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序【四
(2013-06-21 20:46:03)三十六策
(缺)
预示
纵观天下,盘古开国传于姬周,五千余年,战乱不断矣。何也?生杀予夺国不休也。夫争夺生灵涂炭,酇破井荒,国毁家亡,民不聊生也。夫禁争夺,当世之急也。必得以忧去忧,以杀去杀,以暴去暴,以战去战,方可国泰民安也。以禁为指轸,民道●僪伐恶。吾修兵法善禁,禁处国统民安也。吾尽观先圣之传策,尽校各战之利弊,尽察天地之玄理,尽轸诡道之奥妙,尽玩变数之神判,尽涉列国之山川,察游九州而观四海,尽知天下之风土民情,尽访天下之兵家贤才,□涉相示,取精用宏,呕心沥血,九尽而功成也。历时八年,周敬王四年秋而修成兵法八十一篇图九卷,以名命简,定名《孙武兵法》。天机不可泄漏,泄漏者阳寿减;阴气不可重复,重复者身有殃杀,杀气不可凶。愚者心不安,故吾子恸揥天机阴杀,去步图而留大则,缩立成简,一曰计,二曰谋,三曰形,四曰势,五曰争,六曰战,七曰变,八曰实虚,九曰处军,十曰地形,十一曰九地,十二曰火攻,十三曰用间。此为十有三篇也,定名《孙子兵法》。所示前者,天机玄,阴气●,杀狏狓。故非圣 明之君不可传也,非智者贤士不可传也,庸者不要传也,膠腥者不可传也。故定为家传简也。……所示后者,百句取精,大则一脉相承,一目了然。小则一是一非,思所费解也。费解则变,故百世而争变者,变则通也,通则有发也。故定为传世简也,此五年所走三□,吾之后世子民明传也。夫天地生吾才,有用吾之方也。周敬王七年春,伍圆荐吾于吴。吾以孙子兵法晋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古今之皆言治国有道。有道者善治,善治者固成。孰有道,孰无道?孰善治,孰无治?孰固成,孰先亡?”吾对曰:“明君之问也。古今之天下者,民之天下也。故民大君小有道也,君大民小无道也。治者正理安民也。故义大亲小善治也,亲大义小无治也。民害者国强也。国强则民善用,善用则不乱,不乱则固成。故古今亩大税小固成也,亩小税大走亡也。”吴王阖闾悦,曰:“善哉。寡人素闻古之善用兵者,一战而屈人之兵也,未闻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孰善用者,孰善之善用者?”吾曰:“百战百胜,百战而屈人之兵也,此才大、贼大、盗大也;南北夹击,一战而屈人之兵也,此火大、水大、杀大,不得已而为之也;夫以空而取天地夹击,不战而屈人之兵,此空大、天大、地大也,兵小也。能力小兵小而利全者,谋也;能用空而得天地之功者,谋也;兵大战小,善用兵也;谋大战小,善之善用兵也。”吴王阖闾曰:“妙哉!言简道深,善者之言也。汝子之十三篇,寡人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吾答曰:“可”。吴王阖闾曰:“可试妇人乎?”吾曰:“可。”吾即勒兵,杀目,姬以服。吴王授命于备而伐楚。吾作两三之策。夫策者,一备二控也。一方修道,富国强兵,习阵选卒,备险备用。一方三军,三分一击,两守轮流。实楚时三年有余,楚军成矣。周敬王十二年春,吾黄道起兵。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三万,兴兵伐楚。楚起甲二十万,战于柏举。四面楚歌,捌方瀚曲,佯围不攻,牵楚军也。楚归,吾则千里设伏,捌面伏击,一战而屈楚之兵于郢城。城中楚王济江而亡水中,夫破楚一战,传于列国,吴王阖闾得以天下之亲主也。《孙子兵法》从而传民,吾愿足矣。辅政七年,用战劝戒,功成身退,民之情也。隐居景林,经以兵法。诗曰: 欲得天下, 启道十发。用天地才华, 善谋善发。劢隃兵法, 变通兵戛。禁争夺预杀, 安平万家。吾作诗当歌,以示子民。周敬王十六年秋,周吴民孙武定简于景林。
◎《孙武兵法》第八十二篇《预示》韩信序次语:
虽称终语,实言兵理,彟示而示,多多益善矣。故定而入为《孙武兵法》第八十二篇。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四十二
◎银雀山汉墓竹简《见吴王》、《吴问》释文:
【见吴王】
……□于孫子之館,曰:“不穀好□□□□□□□□□□兵者與(歟)?”孫……乎?不穀之好兵□□□□之□□□也,適之好之也。”孫子曰:“兵,利也,非好也。兵,□【也】,非戲也。君王以好與戲問之,外臣不敢對。”蓋(闔)廬曰:“不穀未聞道也,不敢趣之利與……□孫子曰:“唯君王之所欲,以貴者可也,賤者可也,婦人可也。試男於右,試女于左,□□□□……曰:“不穀願以婦人。”孫子曰:“婦人多所不忍,臣請代……畏,有何悔乎?”孫子曰:“然則請得宮□□……之國左後璽囿之中,以為二陣□□……□曰:“陳(陣)未成,不足見也。及已成……□□不辤(辭)其難。”君曰:“若(諾)。”孫子以其御為……參乘為輿司空,告其御、參乘曰:“□□……□婦人而告之曰:“知女(汝)右手?”……之。”“知女(汝)心?”曰: “知之。”“知女(汝)北(背)?”曰:“知之。”……左手。胃(謂)女(汝)前,從女(汝)心。胃(謂)女(汝)……□不從令者也。七周而澤(釋)之,鼓而前之……【三告而】五申之,鼓而前之,婦人亂而【□□】金而坐之,有(又)三告而五申之,鼓而前之,婦人亂而笑。三告而五申之者三矣,而令猶不行。孫子乃召其司馬與輿司空而告之曰:“兵法曰:弗令弗聞,君將之罪也;已令已申,卒長之罪也。兵法曰:賞善始賤,罰……□請謝之。”孫子曰:“君□……引而员(圓)之,员(圓)中規;引而方之,方中巨(矩)。……蓋(闔)廬六日不自□□□□□……□□□□孫子再拜而起曰:“道得矣。……□□□長遠近習此教也,以為恒命。此素教也,將之道也。民……□莫貴於威。威行于眾,嚴行於吏,三軍信其將胃(威)者,乘其適(敵)。
千□十五
☆ ☆ ☆ ☆ ☆
……而用之,□□□得矣。若□十三扁(篇)所……
……【十】三扁(篇)所明道言功也,誠將聞□……
……【孫】子曰:“古(姑)試之,得而用之,無不□……
……□而試之□得□……
……□□□之孫子曰:“外內貴賤得矣。”孫……
……【孫】子曰:“唯……
……□也,君王居臺上而侍(待)之,臣……
……□至日中請令……
……人主也。若夫發令而從,不聽者誅□□……
……□也。請合之于□□□之於……
……陳(陣)已成矣,教□□聽……
……□不穀請學之。”為終食而□……
……將軍□不穀不敢不□……
……者□□也。孫子……
……孫子曰:“□……
……孫子……
……□□孫子□□……
……蓋(闔)廬……
……蓋(闔)廬……
吳問
吳王問孫子曰:“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孫子曰:“范、中行是(氏)先亡。”“孰為之次?”“智是(氏)為次。”“孰為之次?”“韓、巍(魏)為次。趙毋失其故法,晉國歸焉。”吳王曰:”其說可得聞乎?”孫子曰:“可。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為畹,以百六十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狹),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曰先【亡】。……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范、中行是(氏)次。韓、巍(魏)制田,以百步為畹,以二百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智是(氏)次。趙是(氏)制田,以百廿步為畹,以二百卌步為畛,公無稅焉。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儉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國。晉國歸焉。”吳王曰:“善。王者之道,□□厚愛其民者也。”
二百八十四
尚未知篇目排列次序部分
兵策
……百战百胜者,鏖战而屈人之兵也;南北夹击,一战而屈人之兵也;天地夹击,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故百战为灾战;一战决存亡,不战决乾坤。故一战胜百战,不战胜一战。此周国师之战策也。……
篡卒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篡卒》释文:
篡(选)卒
孫子曰:兵之勝在於篡(選)卒,其勇在於制,其巧在於埶(勢),其利在於信,其德在於道,其富在於亟歸,其強在於休民,其傷在於數戰。·孫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積也。信者,兵明賞也。惡戰者,兵之王器也。取眾者,勝□□□也。·孫子曰:恒勝有五:得主剸(專)制,勝。知道,勝。得眾,勝。左右和,勝。糧(量)適(敵)計險,勝。·孫子曰:恒不勝有五:御將,不勝。不知道,不勝。乖將,不勝。不用間,不勝。不得眾,不勝。·孫子曰:勝在盡□,明賞,篡(選),乘敵之□。是胃(謂)泰武之葆。·孫子曰:不得主弗將也。……
☆ ☆ ☆ ☆ ☆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賞。安敢?敢去不善。不忠於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賞,百生(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生(姓)弗畏。
行篡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行篡》释文:
行篡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悬)衡,虽(惟)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温(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国之宝也。
军伏
兵理形势伏击图。
麟凤二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将德》释文:
【将德】
……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将军……
……不失,将军之知(智)也。不陉(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榆(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军击二
……墨践随敌,划行是……
九地三
……是故不知诸侯之情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行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九地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启道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起道》释文:
……起道也何
……文王问大公曰,何谓止道、起道?太……
……方道……
……欲其取道……
……已取之兑道……
……道必……
……道不悟……
……胜道明……
……道明王必知之……
……之大国之道……
……天之道……
……首九道……
……生天下有道……
……途途塞民于兑道,使民学毋为之……
……毋知迹可乱,理可从者,非道……
止道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止道》释文:
……弗能居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柔而【刚】……
……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
……起道大……
……论止……
恭名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五名五恭》释文:
五名五恭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夫威强之兵,则诎(屈)软而侍(待)之;轩骄之兵,则共(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瞗忌之兵,则薄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
兵有五共(恭)五暴。何谓五共(恭)?入兢(境)而共(恭),军失其常。再举而共(恭),军毋(无)所粱(粮)。三举而共(恭),军失其事。四举而共(恭),军无食。五举而共(恭),军不及事。入兢(境)而暴,胃(谓)之客。再举而暴,胃(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共(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二百五十六
己彼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客主人分》释文:
客主人分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负(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益(隘)逾险而至,夫犯益(隘)……退敢物(刎)颈,进不敢距(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剪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安(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负(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矣,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智(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
五百一十四
☆ ☆ ☆ ☆ ☆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
……兵曰:主人逆客于竟(境),□……
……客好事则□……
……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安(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安(按)右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辟(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延气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延气》释文: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竟(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裘,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望,国使毋来,军使毋往,【所以】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
☆ ☆ ☆ ☆ ☆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
……气不利则慑,慑则众□,众……
……气不断则●,【●】则不专易散,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情,情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知为已之节,不知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月战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月战》释文: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人不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历者也。
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
☆ ☆ ☆ ☆ ☆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一,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用得也。
八十
官二
(缺)
官三
(缺)
九处
(缺)
十间
(缺)
国实
(缺)
六患
(缺)
素教
(缺)
尚未知所属篇目残文
……昔者盘古开天国,称天皇,因以阴纪,家以母贵,……
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跋
《孙武兵法》者,乃春秋“兵圣”孙武所撰。
孙子武者,齐人,姓田,名开,字子疆,乃陈无宇长子也。《甲山北湾孙氏宗谱序》云:“开,字子疆,谥武子。齐大夫,食采乐安。适吴,更姓孙,为吴将。著武经八十二篇。生子明。明,字景浩。以父功食采于富春,是为富春孙氏。生子沂,沂生子膑。膑,字嘉谋,仕魏为将军。后仕齐为军师。生字胜。” 《泗安孙氏家乘•孙氏族谱序》亦云:“开,字长卿,为齐大夫,食采于乐安。是时,因僖子乞与鲍牧等图危社稷,武子遂奔吴,更姓孙,以兵法十三篇干吴王,用以为将。”伍圆荐之于吴王阖闾,遂以为客卿。“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后功成身退,隐居景林(今金庭),修著兵法。
东汉班固《汉书》之《艺文志》于“兵权谋十三家”中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东方朔传》云:“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由此观之,《孙武兵法》实非传世本之十三篇也。余以为,去其法而立大则,神贯终始,正则要法,此《孙子》之长也;尽其法而圆大则,法则终始,至神至精,此《孙武》之妙也。一言一蔽之,本立不一而同也。
此张藏周书汉简抄本《孙武兵法》,乃经张良、韩信、杨朴、任宏、刘向、刘歆等人序次、捃摭、校理而成,共一十四万一千七百零九字,实乃一部罕见之大型古兵书。
然有学者以为此书乃今人伪托之作,为典型之学术造假,实大谬大误也。张本内涵,兵之精通,理之深刻,思之严密,辞之精美,非大贤大智不可为之也,况于数万言哉?!
由此观之,其书可宝也。
重庆吴松霖记于○五年十一月
修订于○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