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四十二

(2022-09-13 15:13:0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四十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变成时代热潮。

范例展示

维度一:是什么?

示例:王尔德曾在书中写道:“我愈来愈喜爱隐秘了。”这样似乎能使我们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秘密和美妙。所以我们闭口不谈心中所想,即便是和最亲的人。这昭示着隐私的不可侵犯性,在未被知晓前,它是美好的微笑;在被公之于众后,它变成血淋淋的利牙,没有人能估量它的破坏力。

示例:无论是向外探索自然的秘密,还是向内维护自身的隐私,秘密之中,亘古不变的是人类对“自我”二字的守卫。在向外探索中寻找自我,在向内守秘中维持自我,自我的构筑使得人得以在“动物”之上架构起人类的尊严。自然的秘密引导人们锲而不舍地探索,而个体的隐私则为这一探索设置了边界。边界之内,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形象、个性与身份。

示例:秘密,是属于现代人心灵的最后一块净土。当机械而又疲倦的工作终于结束之时,回到巢里的倦鸟,终于可以卸下负重,松一口气。为何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总是那般闲适自在?只因再无旁人注视的目光。米兰的那句话悄然道破了真理:“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因而,秘密的存在,何尝不是心灵寄托的高台、灵魂逍遥的宇宙呢?

维度二:为什么?

示例:每个人都有秘密,这种秘密由于人的个体性,随着法律的日趋完备被赋予了尊重与保护的权利,而大自然亦有其秘密,但似乎缺少了法律赋予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其实,自然秘密更需要每个人发自心底的敬畏与尊重。因为当我们敬畏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惊异于她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不会心生狂妄,妄图征服自然;当我们尊重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对自然的馈赠与其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心存感激,而不会萌发贪欲破坏这美丽的生态。当秘密不再是秘密,当自然神秘的宝藏沦为枪靶和牟取利益的目标,或许不堪重负的地球会被秘密发掘者们伤得千疮百孔,而被迫流亡。

示例:每个人都有秘密,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是个人不愿诉诸他人的内心想法。人不应侵犯他人隐私,因为这会让个体沦为被掌握、被控制的已知对象。这种被动的灾难,正如波德莱尔所言:“兴高采烈地走上泥泞的大道。”我想,隐私保护的意义在于冲破这种虚荣占有的恶性循环,肯定个体的尊严与价值,使其不至于消陨于群体中,走出千人一面的牢笼。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留下自我独特而完整的痕迹,是一种幸福;而保护他人的权利不被剥夺,是一种更加深远宏大的幸福。

示例: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需要筑一堵墙,划一栏地,建立自己的一片桃花源。于彼,是维护他人的自尊,尊重他人的人格。于己,这是一种良性的反向保护。我想“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未必是一种畏缩,相反,可以让距离带给我们美好的想象与行走的力量。

维度三:怎么办?

示例:在现今大数据时代,人们总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世界中。王开岭感慨道:“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果真如此吗?不然。放下他人的秘密,活在自己的世界,其实我们都可以认清自我,回归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初心。

示例:无论是何处的秘密,于我而言终有主客之分。面对自然的秘密,不可以用“皆为我所有”的霸道之心待之。保持敬畏,保持谦逊,遵守规律,会让我们在求知过程中少犯错。《面纱》中,瓦尔顿明知面纱后便是妻子凯蒂的秘密,但他却假装不知。面对他人的秘密,我们也应坚守“不揭开”的底线——到此为止。

示例:人与自然的相处,需要互相尊重、互惠共生。“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与技能,在方法与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人了解自然是为了创造出为自己所用的器物,更是为了将宇宙规则铭记于心,然后更好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因无知而损害自然。正所谓,“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科学探秘从来不是为了窥视甚至奴役自然,而是为了“与造物者游”,与自然相互了解,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自然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利用它;不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也不必强行挖掘,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