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2014-01-09 21:15:11)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高陵三中  郑玲

   一、教学设想

  语文是一门看似简单但又深邃的学科,特别是名著导读课教学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农村高中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只单纯读小说略知故事情节。所以,名著导读课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学设计以《三国演义》为范本,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学会多角度分析《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

 设计目的:多媒体影音视觉冲击效果比较强烈,加上《三国演义》拍摄场面较为宏伟,因此能够快速引入正题,无需二次引导)

 二、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教师补充介绍艺术思想

这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备)抑曹(操),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爱憎分明是整部小说给予读者最深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权谋倾轧、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的动荡不安,则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的拉拢和排斥、合作和斗争等等活动,一定程度地再现出历史的真实来。

    设计目的:学生对于名著应该说属于部分了解或者表层感知,因此,导读课必须让学生在整体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从面到点,再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再以点到面,最后把握中心意图。

 三、探究性学习。

制定部分篇目、回合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对以下问题进行谈讨:

   1、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你印象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两者是否相同?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国演义》中刘备却处处流泪,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眼泪”

   3、诸葛亮运筹帷幄,谋略过人,但你相信他真懂得七星台祭风、五丈原禳星吗?你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得才能。

    设计说明:名著导读,重在“导”字,导只是一种手段,读才是根本途径。因此,导读课上读是比不可少的环节。在有目的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并适当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点评(不作具体分析),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

  以下诗句对联分别描写了《三国演义》哪些人物和哪些事件,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并思考一下,你对这些人有什么样的评价.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驳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起来发言,分别阐述上节课课后作业所留下来的三副诗句和对联所描写的《三国演义》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人物上面的相关历史事件。

 设计说明: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把握学生对著作的了解程度。

   二、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

      1、速读所选篇目,梳理故事情节。

      曹操借刀——曹操献刀——路遇陈宫——错杀伯奢

    2品味语段,曹操人物形象阅读分析

      学生按情节分组,重点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1)曹操借刀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曹操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3) 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C陈宫首饰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4)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语言描写)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浪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

设计目的:通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进一步鉴赏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曹操人物形象描写还有很多,时间限制不可能一一点明,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品味。

    3、课堂小结。

 三、学生自主阅读赏析关羽诸葛亮形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进一步学会如何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四、进行课堂总结,进行有意识的激发

首先对《三国演义》进行再一次的简单回顾,其次,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点评,最后,把如何阅读如何把握人物形象进行回顾和总结。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有许多的成语、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比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探囊取物、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等等

  2、《三国演义》中人物并不是人人都有姓名的,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有姓无名、还有的无名又无姓,你能找出几个来吗?

 设计意图:总结是对两节课来的一个结束,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前面已经讲过,所以切不可拖沓冗长,反复罗嗦。在这里关键还要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课后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要为了上课而读书,为了考试而阅读。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思考:

  1、蜀国有“五虎上将”,他们是哪五个,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样是君主(首领),刘备、孙权两位又是怎么样的形象呢?

  设计意图:学的目的是要懂的运用,之所以选择曹、关、诸葛进行点评原因在于三者是三国演义中“奸”、“忠”、“智”三者的最典型代表,但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概括总结完方法之后,有必要进行拓展和延伸,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