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源生原创短篇小说)老马养牛一

(2021-11-12 19:17:02)

                   老马养牛

(洪源生原创短篇小说)老马养牛一

    

     (洪源生原创短篇小说)老马养牛一


   

老马今年59岁,是金川市郊区杨庄人,他是在30岁那年从外地来到这个村的。

这个村大部分人姓杨,村子百十来户,千数来人,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蔬菜是大白菜、萝卜等。前几年才兴起温室大棚种植生菜、西蓝花、油麦菜等稀罕蔬菜。

老马本来是贫困地区平定山上小崖沟的人,兄弟六个,他排行老四,一生下来,母亲没有奶,只能用米汤、面糊糊喂他。刚过满月,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着凉了,他一直咳嗽不停,父亲请了个先生看,吃了一些药,效果也不明显。母亲便央求父亲拿上家里仅有的一簸箕黄豆去本村一家养牛的人家去换少量的牛奶,喂了一个月,老马才慢慢好起来。家里只有三间窑洞,穷的叮当响。他30岁时,还没有成家,通过一个好朋友介绍,来到了杨庄,作了倒插门女婿。媳妇是杨五货的二姑娘翠花,五货有六个孩子,一个儿子,五个姑娘。开头,翠花不情愿,怕本村人笑话,但是她第一次见了老马,见他虽然裤子上补着补丁,但是身材魁梧,特别是眼睛闪闪发光,她心里就扑通扑通地跳,加上她父母的劝导,她也就勉强同意了。结婚后,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夫妻俩吃苦勤快,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春天下种后,看着玉米苗破土而出,一天天长大,在微风的吹动下舞蹈,老马的心里满是希望。除了种植玉米、高粱外,也种植了少量的蔬菜。老马忙完田地的活,又赶紧去温室间苗,一双鞋磨得裂开了,也舍不得换双新的,因为女儿上大学,要交学费。儿子尽管28岁了,还没有成家,在外面打工,家里面日常开销、种子化肥。尤其是住的房子可能是村里最差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到雨季,屋里就滴滴答答漏水,房顶铺了几次,依然是不行。翠花憋屈的说,不知道怎么修的,重新铺了,过了一阵子还是漏,老马苦笑,就那么回事,正如镇上修马路、盖楼房的,拆了建,建了拆,过几年再维修,唉!现在的匠人越来越少了!

村里有个脑子灵活的人叫八斤,脑袋大大的,眼睛滴溜溜转,前几年成立了施工队,其实就是给邻村上下的人们盖温室,垒围墙。因为他们这里的村庄在近郊,城市扩大化,附近有几个村拆迁了,人们一夜暴富,拆迁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们纷纷买楼房,买汽车,一下子成了居民。大多数村民把握得好,买房置铺做买卖;有个别把握得不好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好像钱是西北风刮来的,男人们赌博吸毒养六奶,夫妻吵架闹离婚,闹的乌烟瘴气;有的把钱贷出去赚利息,前半年美滋滋的,后半年人也找不见,本钱回不来,哭爹喊娘打官司;个别中年妇女,一只手上金戒指戴了三四个,筷子来粗,不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就是穿着名牌服饰,扭着粗壮的大腿,丰硕的屁股跳广场舞,音响声音特别大,好像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没有人看他们,只是偶尔有几只黑色的狗在女人中间穿来穿去。村里几个老传统有文化的说女人们,闲的没事,骚得活不下了。

杨庄没有拆迁的迹象。春天地里忙,人们有的开着三轮车从地里回来,有的拿着农具回来,身上土哄哄的,该干啥干啥。不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于是铝合金房,彩钢房在村边到处私搭乱建。说是温室,更多的是不种菜,不养花,而是有城里人在温室里办养生堂、饭店、茶馆、麻将馆等等,租金也相当可观,比种菜强。过年的时候,老马家兄弟姐妹们一起吃饭说话,弟媳妇美珍建议老马去八斤的施工队干,一天工资150元,总比种粮种菜强。老马心里左右为难,他只有初中文化,只能干些粗笨活,倒是他不怕苦,不怕累。与妻子翠花商量,翠花不同意,钱慢慢地挣,你年纪大了,爬墙上架,不太安全。老马也就取消了去施工队的念头。(未完待续)

                                      洪源生

                                                               2021、1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