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不说别的,单说书法,有专业的、业余的,半专业半业余的,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爱好,大家都坚持不懈经常练习,辛勤耕耘泼墨挥毫。
本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不懂书法,不会书法,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与大家一样有个共同点,就是知道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无限魅力,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认为书法第一是实用性,比如对联、牌匾、农村老百姓街门、照壁上面的字,家庭装饰用。第二是艺术性,比如各种各样的书法比赛、笔会,展览。因此,首先是人们实用认识,然后是艺术欣赏、收藏等等,正如老百姓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多数人只晓得什么字认识不认识,好看不好看,至于其他欣赏、艺术、收藏,那是另外几个概念了。
于是,想起了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
2001年,我担任太原市人民警察学校办公室主任,学校党委决定在校门口里面建设一个高约1.5米,长约9米的建筑照壁,正面是学校名称,用的是铁皮字,背面是学校简介,面积有限,文字要求500来字。学校决定简介由我起草,我总结归纳、反复修改、浓缩提炼,三天以后稿子定下来。文字定了,字要刻在背面,字谁来写?学校领导思来选去,最后通过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马千里先生、席德生先生邀请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写。文字转送給王留鳌先生以后,过了一段时间,他来到了学校,把写好的字交给学校,上午在会议室进行了简单的座谈,然后就现场示范写,并且答应少部分教工要求写字。当时老先生70来岁,精神矍铄,笑眯眯的,一点也没有架子,一边写字,一边谈论,说话也很幽默,半上午不停地写,记得给我写了“读书万卷、行路万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两个条幅。
直到中午快吃饭时,王留鳌先生才放下笔停下来,中午我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王留鳌先生真诚、朴实、低调、谦逊,给教工们留下了难忘的、深刻的、非常好的影响。紧接着,学校领导联系了河北省曲阳县的工人师傅,安排把王留鳌先生的写的字镌刻在十几块大理石板上面。工人施工安装在照壁后面,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墙、风景线,深受师生及广大群众的赞扬。后来有几次,省城有几个有名的书法家来学校参加相关活动,顺便看了以后评价:王留鳌先生的字方圆并用,着墨浓重,内蕴刚劲,法度严谨,外表秀丽。
当时,太原市许多地方都有王留鳌先生的墨迹,比如新建路上“金融大厦”四个字,远远地望去,端庄大方,刚劲有力。特别是为太原市迎泽大桥东、西小公园题写的“墨艺苑”、“滨秀园”每字1.3米大,气势磅礴,遵劲有力,老百姓见了都称赞书写者为书坛高手。
对于人们求字,王留鳌先生一般都会有求必应,因此,现在人们说起来,他的字当时流传的不少,人们保存的很多,如果说是收藏,谈论价格,那自然是另外一个概念;如果学者专家评论书法水平,自然是相对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说喜欢不喜欢,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当然,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像王留鳌先生那样的著名书法家也不少,只不过我只了解张三一些,不了解李四罢了,再正常不过了。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人亦如字,书品即人品,画品即人品,正如2005年我出版的中篇小说《醋葫芦》一样,6万余字,葫芦里面藏着酿醋秘方,醋的配方是商业机密,我们不可能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当为了秘方展开了一系列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打开葫芦时,却想不到里面是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要做醋、先做人”,做醋是这样,写字是这样,以此类推,其他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像王留鳌先生写的字一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静下心来,放慢些脚步,远离喧嚣和浮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样一定会大有裨益、受益良多。
如今,人们谈论起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仍然会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