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壹三五]编年小型张小全张发行量综述(一)

(2015-08-17 11:05:18)
标签:

小型张

集邮

邮票发行量

收藏投资

编年小型张

        曾几何时小型(全)张一直是邮票炒作的热点,就像现在的大版小版一样,那时的大版张是靠边站的,真是风水轮流转,现在的小型张由于发行量逐渐与邮票1:1,地位也越来越低,到了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过气的明星,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小型张在很长一段时期能够长久不衰就是由于其较小的发行量。尤其是和邮票相比,70-80年代中期仅仅是邮票发行量得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而今天的小型张发行量有时比邮票还多,高昂的面值,几乎为零的消耗,使得小型张的价格走下神坛,变得与一般邮票无异。
        1992年中国邮票进入编年票时期,邮票的发行量开始急速扩容。其实1988年邮票发行量就开始增加,这一增加的趋势一直到1994年才结束,而1992-1993年是这一时期增长幅度最大的两年,小型张自然也不例外。1989-1991这三年邮票的发行量比较接近,总计发行了10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985万,最少的是1989年发行的马王堆,727万,最大的是1991年发行的水浒三,1305万。其余品种多集中在900万左右。而到了1992年小型张的品种只发行了2个,但发行量比1991年扩了一倍,平均发行量为2080万。
        编年票的第一枚张是1992年7月发行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小型张--马拉松,在发行初期,人们对发行量还不是很清楚,其价格从5元曾涨到15-20元,但很快放出消息,此张的量很大,1992年的邮票加印了不少,随后市场的货源涌入,此张的价格立刻下降,最终成为打折张。这一编年的龙头张顶着打折的标志一直持续到2010年。而第二枚敦煌壁画小型张是此系列的第二枚小型张,第一枚发行于1987年,由于只发行了300多万,价格在百元以上。而1992年的第二枚张,发行了2073万,是第一枚的6倍还多,价格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打折状态,同为敦煌壁画系列小型张处境却是天地之差。
        进入1993年扩容的势头更猛烈。人们还在叹息1992年小型张发行了那么多,已经破纪录时,1993年的3枚小型张更是使人大跌眼眶,发行量又比1992年增加了近一倍,平均发行量达到3847万,其中最大发行量是竹子小型张为4330万,为当时的历史最大值。这时的邮市一片萧疏,大家躲都来不及。如此大的量,又是5元的面值,就是敞开销售,都没人买。这时的邮市几乎到了文革以后最低迷的时期。
        1994年邮政在总结之前的市场之后做出决定--减量,并且小型张的面值又出现了3元。年初订的减量幅度是30%。但由于基数太大,即使减量一半,也仅仅达到1992年水平,1992年的邮票尚且不死不活,就算减一半又有什么用呢。1994年还发行了一枚短腿的小全张,这是7年后中国邮政再次发行的小全张,上一次还是1987年发行的中国古代名楼小全张。1994年的古塔小全张原本计划的发行量为800万,由于全国各地都在抢购,货源需求旺盛,于是又加印了一倍,最终的发行量为1673万,而这一发行量到了1996年才得以公布。尽管现在来看1600多万的小型张实在不算少,但在1994年这个量基本上是其他品种的一半了。1994年发行了7枚小型全张,平均发行量2786万,其中最多的是昭君出塞3153万,几乎是古塔的两倍。而这一年平均发行量比1993年降了28%,与年初定的30%比较接近。
        进入1995年邮市的低迷还在持续,并且看不到一丝好转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枚,中国邮政只好再一次减量,年初定的还是减量30%。1995年效仿了1994年发行短腿品种,那就是世乒赛小全张,此张只发行了511万,是正常发行量的四分之一还不到,上一次和这个发行量相当的小型张还是1988年发行的三国演义,为532万。由于发行量过于稀少,当年的预订户并不能买到这枚小型张,当时是会员特供,面值0.7元,售价高达7元,其销售手段类似于今年的亚展双联。尽管这枚小全张设计印刷十分失败,但由于发行量为编年票最少的,所以在97大潮中被炒到200元以上,但之后若干年最低只有20元。这一年正常发行了2枚小型全张,这两枚发行量比较接近,平均量是2300万,实际上比1994年减量17%,并没有达到年初定的30%。
        1996年在编年票阶段尤其是90年代的编年票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一年的发行量继续下降,由此引发了1997年的邮市大潮。这一年的小型张继续减量,并且第一次降至2000万以下,成为90年代编年小型张发行量最少的一年。4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只有1800万,最少的敦煌壁画六小型张只有1625万,比1994年发行的古塔还少。这一次敦煌壁画系列一洗前耻,在1997年大潮中此张曾到过70元的高位。由此可见发行量才是王道。这一年的小型张题材也很好,上海浦东,邮政百年,敦煌壁画,亚洲邮展,都是当年的热门题材,再加上这一年发行量较小,使得这一年的邮票没有经历打折,年册甚至有了2-3倍的上涨。实际上,这一年的降幅达到了22%。

        1992-1993年增量,1994-1996减量,那么1997年又开始了一个循环,这一年并没有将1996年的发行量稳住,而是继续增量。1997年的最大事件莫过于香港回归,7月香港回归小型张发行,自然这样热门的题材离不开人们的热炒,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张的发行量竟然高达创纪录的5770万,市场上沸腾了,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而5770万的小型张也被载入中国邮票的发行史,成为迄今为止难以超越的数字。尽管下半年发行的3枚小型张没有如此的巨量,但市场已经败坏,另外三张的平均发行量为2170万,比1996年增加了20%,与1995年的两枚小型张发行量接近。但若计算香港回归,那1997小型张平均发行量高达4000万。
        1998并没有吸取1997年增量的教训,而是誓把增量进行到底。再加上1998年邮政改革,邮电分家,中国电信成立,这些都促使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时代到来。面值的提高,1997年时将小型张5元面值升到了8元,发行量的扩大,这一切从数字上提高了集邮业务的利益最大化。1998年发行了4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3266万,这个量已经成为继1993年后的第二高。实际上这一年也是增量幅度较大的一年,比1997年增量50%。
        由于1997-1998的持续增量,使得好不容易来到的行情持续了还不到一年就停止了。市场又进入一片死寂。这时的邮政又想起了减量这一绝招,1999年又开始了新一轮减量,这一减量一直持续到2006年。1999年发行的3枚小型张平均量为2540万,比1998年减少了22%,尽管幅度不小,但市场的反应一般,1999年的邮票还在打折中挣扎。在这样低迷的邮市中,中国邮票迎来了新千年,新世纪。

(转自邮海浮云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