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做法就是权衡利弊之后最好的、不得已的选择
(2025-11-03 16:25:07)| 分类: 杂谈 |
以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为标准,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划分社会形态的基本方法。
上面这段话摘抄自百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形态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
试想,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所得非常少,如果劳动成果均分而不是集中于少数人手里,那么,当自然灾害如旱灾、蝗灾等来临时,受灾害影响的区域内的人大概率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全部完蛋。
留下一部分,总比全部完蛋要好一些。
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看奴隶社会,我们会觉得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是非常恶毒的,整个社会对于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来说非常不公平、非常残忍,但是,当时不那样做能行吗?
当土地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时,人类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把土地平均分给所有的人,二是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大部分人手里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当然,第一种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设想而不是现实。
试想,对于这两种选择,哪一种做法能使得同一区域内的土地上的劳动成果更多一些?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时期,土地基本上是被均分了,几年之后,差距就出现了,有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懒惰、缺乏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不够好、不善于经营等原因,很快就陷入了贫困状态。
还有一点,当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土地被均分以后,新增人口怎么办?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区域,人口的增长有快有慢,由此导致的不平衡怎么处理?
当人口数量增加到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所有人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中国社会各个朝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王朝的倾覆,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有关,与大地主的贪婪无度有关,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得有限的土地无法承载新增加的数量庞大的人口。
当没有荒地可以开垦的时候,当已有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再让土地的产出增加的时候,勤劳的价值也就到了上限。
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一直有这样一个循环:从基本均分土地到土地大部分被兼并,然后王朝倾覆同时人口大幅度减少,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基本均分土地到土地大部分被兼并。
不允许土地兼并行不行?统治者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想了,没有办法,另外,估计也觉得适当兼并是有好处的,但是,当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最高统治者没有办法处理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只能听之任之,这个时候的王朝只要有规模稍大一点的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地。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我国的封建社会大致相同,区别是一个是土地兼并,一个是资本集中。
翻看历史,我们不仅要看到充斥其中的血腥、残酷、腐朽等,还要看到其中的不得已和无奈。
当时的做法就是权衡利弊之后最好的、不得已的选择。
我们不明白当时的人的选择,那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当时的人、当时的情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