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和没有学是一样的
(2024-12-31 16:33:50)分类: 教学随笔 |
学过的知识在用的时候想不起来,面对问题时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情况和没有学过有什么区别?
上课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我说:这就像有人给你留了一大笔,但是你不知道钱放在哪儿,或者知道钱在银行存着,但是你却不知道取款密码,这样的有和没有是一样的。
不能准确识别所学知识应用的条件,不能准确识别所学知识应用条件的特征,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不知道如何探索,遇到问题时茫然不知所措,之所以会这样,与平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
老师在讲例题的时候,大多是在讲怎样做,很少讲怎样想到要这样做,很多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学习怎样做,做完就结束了,他们不大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题目中的什么条件想到了这样做等问题。
学校的日常学习都是按章节进行的,这一段时间学什么知识,课后所做的作业和练习就用什么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模仿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即可很好地完成作业和练习,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这些学生在做作业和练习时不大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还有一点,“怎样想到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也不大容易说清楚。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头脑中先有一个探索和组织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大多不容易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老师展示给学生的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并且大多是成功解决问题的思考的结果,那些没有成功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一般是不会告诉学生的。
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解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能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门道,学会探索和研究。如果只是模仿,那就不会有超越的机会。
记住,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记住了但不会用,和没有记住区别不大。
记忆和运用是相互促进的,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动手做、动脑想,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看到问题,要先试着独立解决,不要轻易翻看参考答案,不要轻易去问别人,做题要看质量而不是数量。
做作业和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所学的知识,不能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完成作业和练习。作业和练习做完了,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没有掌握好,这样的完成和没有完成有什么区别?
布置数量足够多的作业和练习,的确能促进一些学习自觉性不多好的学生的学习,但是,这样做,学生会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会少了探索研究的时间、会少了总结提高的机会,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作业越多,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要布置更多的作业。现在的教学已经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