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新武
姚新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99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动手做是学不会的

(2023-09-08 11:00:46)
分类: 教学随笔

(一)

面对问题、困难、挑战,有人总能提出新的、出人意料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不能拘泥于已有的方法,墨守成规者和有所创新的人对阵,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当我们讲上面这些话的时候,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能解决好常规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不是乱来,乱拳打死老师傅是偶然,不会是常态。

(二)

日常教学中,我们讲了太多的非常规问题的处理,讲了太多的奇思妙想,这样做,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学生而言当然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好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生来说,老师讲的就是空中楼阁。

最近上课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的表现,他们的状态用茫然不知所措来表示应该是恰当的。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听的太多,自己动手做的太少,自己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一直在模仿,甚至于是在疲于应付,时间长了就成了这种状态。

怎样做才能摆脱这样的局面?学习不能不听老师的,但也不要只听老师讲的;

要大胆地动手做,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书上讲的知识、老师讲的方法。

做了,问题才能暴露出来,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做,别人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怎么帮助你?

不要怕出错,在学习的过程中错了就错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就好了。学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做的多了,慢慢就能找到门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就能不断进步。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不听别人的,但不能老是听别人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按他人说的去做,也要先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做。

 

(三)

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通常是这样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前两天听了对这句话另一个不同的断句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怎样做是知,不知道怎样做就是不知,这才是对“知”的正确理解。

我更赞同后一种理解。

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多,不会应用,不会做事,一切都是白搭。还有一点,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我们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的,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