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到有意义的辩论
(2022-09-30 08:23:13)分类: 教学随笔 |
用全称命题表述数学命题之外的某一庞大群体的属性时,一般来说是会有问题的,是不正确的。
比如,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有着1700多万人的非常庞大的群体,说这个队伍中所有的人都师德高尚显然是有问题的,哪怕是说这个队伍中所有的人师德达标我都不敢说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说这个队伍中所有的人师德有问题也是不对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有的人不知道不能用全称命题否定全称命题这样的逻辑知识,因而会犯用全称命题否定全称命题式的逻辑错误,但是,知道这些逻辑知识的人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逻辑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很多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使用全称命题只是为了加强语气,他们表达的更多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
比如,有人说“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女人说这句话时一定是处在极端愤怒的强烈情绪当中,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怼她“那你爸呐?”,结果除了使矛盾和冲突升级之外不会有其它的情况。
说“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的人表达的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她表达的更多的是情绪。知道这一点的人是不会去怼她的。
与一个情绪化极强烈的人辩论,能有什么结果?
与此类似的问题是不能用特称命题否定特称命题。
比如,“有些中小学教师师德不达标”与“有些中小学教师师德达标”都与事实相符,都是正确的;比这样的表达更接近事实的应该是“个别中小学教师师德不达标”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师德达标”。
现实中、特别是在网络上,有多少人会这样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事实是一个庞大群体中的个体一般来说不会是高度一致的,一定能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用全称命题表达时,一定会因为表达不全面而有问题,但是,如果用一个特称命题表达,虽然正确但会显得没有力量。
对于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表达不要太看重字面意义,不要太当真,这一点与我们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是不同的。
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就会不再与人有口舌之争了,因为我们所争论的话题可能全是正确的,也可能全是错误的。
不是不再争论,而是争论要有意义。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清楚、更明晰、更接近真实的辩论,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