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2016-04-21 20:05:53)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案

周至一中                    李培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3、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让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播放此段音乐】

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二)快问快答

人物类: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魏蜀吴 曹操 刘备 孙权3、曹操4、周瑜5、诸葛亮 庞统6、刘备、关羽、张飞7、关羽8、貂禅9、吕蒙10、司马懿)

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麽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看大家所积累的成语和歇后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语言类

1、歇后语:你知道后半部分吗?

刘备摔阿斗——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借箭——     徐庶进曹营——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个臭皮匠——     张飞穿针——   张飞妈妈姓吴—

(教师给出答案:收买人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借无还、一言不发、走对了路、顶个诸葛亮、粗中有细、无事生非、)

2、你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成语?

3、知道以下成语与哪些人物有关吗?

望梅止渴   身在曹营心在汉   乐不思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割发代首

一身是胆   刮目相看     七步成诗

(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曹操、关羽、刘禅、诸葛亮、曹操、赵云、吕蒙、曹植)

情节类:

由学生点击故事情节介绍:桃园三结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三国归晋

(学生通过此环节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

  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合作展示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     ,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诸葛亮、关羽、曹操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评一评人物。

     3、小组汇报

      ◆诸葛亮

      A、《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歇后语呢?

老师也把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作了个整理,一起读一读。

B、一个成语、一句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个?

C、引领阅读《空城计》

讲得真不错,简洁、清楚。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的故事,咱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层出示《空城计》相关描写,提问:读了这段文字描写,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成功退敌,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C、现在,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小结:你看,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

 D、诸葛亮被誉为“智绝”是名至实归的,我们钦佩他,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更因为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关羽  

      A、学生交流好成语、歇后语后,出示朗读。

      B、学生讲述故事。

      C、你想送给关羽哪些词语?

      提到神勇,老师不由得想到了原著中这样一段话(出示):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是白话文,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关于这个场景,我们所读版本上是这么写的(出示)

两相对比,你觉得那段文字更吸引你?为什么?

多么精辟的文字,多么传神的描写,关羽的神勇无敌跃然纸上。像这样精彩的语言咱们在读书时可要好好的多读几遍。一齐来。

D、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面对曹操丰厚的归附条件,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其忠心一片,苍天可鉴,难怪被誉为“义绝”。

   曹操

A、看,又一个人物走进我们的视野了,他是谁?

B、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小人,你怎么看待他?

a、认为他是英雄的人站起来,不同意的人请举手。

b、空口无凭,理由是什么?咱们来个小小的辩论,好不好?

是的,曹操是个极富文学才华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出自他的《龟虽寿》,表达了他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情怀。而他的《观沧海》则把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抒发得气势磅礴,咱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C、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曹操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立体了。读书就要这样,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听一听,辩一辩,这样对人和事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

D、那么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曹操的呢?(出示)

再看看后来的人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吧。(出示)

E、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矛盾性格集于一身的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小人,千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出发,这样的评价才比较客观公正。

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再读《三国》有必要吗?(由学生自由发言,观点正确即可)

2、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相应的物质化了。当你因成绩提高了而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你会向父母索要什麽东西?会不会要书呢?

四、课堂总结

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我们这次的读书交流已接近尾声了。刚刚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着实让老师吃惊。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妨再去读一读原著,或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给出名人名言,倡导读书)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三国演义》已经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个大洲。作为一名中国学子你定想了解更多的三国知识,对吗?那就赶快投入到读书行列中来吧!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读书方法,走进更多的名著,收获更多的知识。记住我们的口号: 我阅读,我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笔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