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
(2013-04-18 20:39:51)
标签:
而安唐雎曰语气于君伏尸 |
[原文]
[翻译]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说:“先生坐,怎么会到这样!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赏析]
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地方交换安陵五十里的地方,安陵君不同意。一方想换而另一方不同意换,这桩买卖也就吹了。可秦王生气了:一、我用五百里换你五十里,你不同意是不是不识抬举?二、象韩国、魏国那样的大国都被我灭掉了,你这弹丸之地竟敢违背我的意思,是不是想找死?安陵君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这是先王传下来的基业,就是说什么也不肯与别人交换,否则对不起先王。
面对秦王的盛怒,弱小的安陵君不敢小视,派唐睢给秦王解释。秦王和唐睢在谈及换不换的问题上没有多少新意,关键是如何给秦王息怒。于是就有了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高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可不是秦王随便用嘴说说吓吓人而已,先不说战争中要死多少人,就说天子一怒之下的滥杀无辜也不下百万。至于说到安陵这么个小地方,都不值得让秦王发这么大脾气,随便派一队人马去,安陵就不存在了。唐睢讲了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意思是如果象我这样的布衣发起怒来,咱俩就会同归于尽,虽然不会流多少血,可天下人都会为国君的死发丧。更甚的是,他还挺剑而起,可把秦王吓坏了,长跪在地上求饶。这场交易就这样结束了。
荆轲没唐睢这么幸运,可以带着剑去和秦王面谈,否则秦王就会死在荆轲的剑下了。可这次让秦王屈服于一个小小的唐睢,颜面尽失。也许本来就没把安陵放在眼里,只是想法拿安陵君开开心,结果被这唐睢一激,会不会恼羞成怒,加速安陵的灭亡呢?赛翁失马,焉知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