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喝甜饮料,患病风险高

(2016-02-12 10:19:56)
标签:

甜饮料

危害

糖尿病

龋齿

骨质疏松

常喝甜饮料,患病风险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畅俐洁

http://s11/mw690/003wvLlPzy6ZiWbreNIda&690

生活中好多人买饮料并不知道饮料里含有多少糖,也看不明白,只是觉得好喝就稀里糊涂买了喝,殊不知甜饮料如果喝多的话,暗藏危险,造成对身体的伤害。那要想知道饮料中到底含糖多少,细看营养成分表便可知。

 

一、饮料含糖有多高,细看营养成分表

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要求食品企业,绝大多数食品都要标注营养成分表,只有像水、酒这些极特殊的食品不用标注。营养成分表分三列:

第一列是项目:标注营养素至少应包括:“1+4”五项内容。

“1”代表能量。

“4”代表四种核心营养素,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钠(盐)。对于钙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国家不强制要求,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

第二列是含量,指每一份食品当中或者每100克食品营养素的含量。

第三列是NRV% 营养素参考值),告诉大家每份或每100g(或100ml)食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分别占我们人体每天需要量的多少。

 

 


如上图这款酷儿饮料,我们通过营养成分表得知,酷儿饮料每100毫升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12克,那结合配料表我们会发现,它的配料主要是水,白砂糖,那这里的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白砂糖,100毫升酷儿饮料含糖12克,一瓶是500毫升,糖含量是60克。相当于喝咖啡的方糖多少块?已知1块方糖是4.5克,相当于13~14块方糖。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摄入人工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一定不能超过50克。如果我们每天喝这样一瓶甜饮料,糖的指标就超标,其他含糖食品就不用吃了。

二、常见甜饮料糖的含量

下面这张表格是我们常见的甜饮料含糖量,仅供大家参考。 

 

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经常把甜饮料当水喝,如果长期这样喝下去,会带来什么风险呢?

三、常喝甜饮料,五种疾病风险高

(一)龋齿

大量饮用甜饮料容易造成对牙齿的腐蚀。尤其是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碳酸会与牙釉质产生反应,导致牙釉质脱钙,牙齿矿物质被溶解,牙面变薄,表面变脆,继而出现牙体缺损。 

(二)肥胖

我们知道1克碳水化合物(糖)产生4千卡的热量,那一瓶酷儿饮料60克的糖产生24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个成年女性晚餐热量的一半,如果喝两瓶甜饮料,就意味着甜饮料带来的热量相当于成年女性晚餐的热量。长此以往能量代谢不出去,就会转变成脂肪堆积起来,造成肥胖。而且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都表明,如果摄入过多的甜饮料促进体重的增加,如果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有利于控制体重。

(三)患糖尿病风险增高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曾经用“小白鼠”现场做实验,“小白鼠”没有喝饮料之前,用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是5.7毫摩尔每升,属于正常范围。但是饮用一瓶500毫升碳酸饮料后测得血糖值为9.0,血糖迅速上升,这就是喝完甜饮料之后血糖的变化。如果经常这样喝甜饮料,血糖大幅波动,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美国也有研究证明,美国对黑人女性消费甜饮料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坚持喝一罐300毫升左右甜饮料的女性比普通人不喝的患糖尿病风险增加20%,每天如果坚持喝两罐,就比普通不喝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50%。

(四)痛风

我们知道喝酒和吃大量高嘌呤的食物是痛风最主要的诱发因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发现,喝甜饮料和吃糖太多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因为大量糖的摄入会加速我们体内尿酸的产生,而过多的尿酸如果代谢不出去,就会以尿酸盐的形式结晶。

(五)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因好多碳酸饮料里含有磷酸,磷酸会影响体内钙磷比例的失调,从而影响体内钙的吸收,缺钙就会造成骨质疏松。也有资料显示,经常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比不喝的骨折的风险增加3倍。

所以说如果不看营养成分表,我们无从知道饮料里含糖多少。要想远离甜饮料对身体的伤害,建议大家在选择饮料时不要选含糖量高的,选择低糖或者无糖的饮料。

 

参考资料: 范志红《甜饮料能喝出多少病来》

本文为原创,如需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

作者:畅俐洁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

联系方式:13717980373

微博:@畅俐洁营养师

QQ:14417210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