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阎良区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教育随笔

(2016-04-20 09:22:47)

内向爱哭的诺诺

    今天乐乐书屋的孩子们在玩我长大了主题的“面具猜猜猜游戏,王育坤小朋友竟然扮起了妈妈,孩子们在她的头上戴上了红花,围上了围巾,旁边的孩子又是分糖,又是唱歌、跳舞的,玩的不亦乐乎。
  
忽然,我的衣角被拉了一下,我低头一看是诺诺小朋友。诺诺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但今天的她显得十分的害羞,我赶紧低头问她出了什么事。她羞羞涩涩的闷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老师我也想扮新娘!
  
我把诺诺带到了乐乐书屋那里,孩子们不愿意和她玩,我试图说服孩子们,只见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不和诺诺玩,他老哭!我恍然大悟,看了看正在扮新娘的海平。确实,王昱坤很活泼,从入园起,坤坤的衣服总是特别,我还曾佩服过他的父母呢。看到脸红的诺诺眼里挂满了泪珠,我赶紧蹲下去说:诺诺乖,不要哭,你哭了,小朋友当然不喜欢了,你要做一个勇敢、坚强、快乐、开心的孩子,大家肯定和你玩。”“嘻嘻···”诺诺不好意思的笑了,旁边的孩子也笑了,从那以后,诺诺开朗了很多,她的笑声更频繁了。

    因此,区域活动是孩子演绎生活的大舞台,孩子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兴趣的事情,并在在乐乐书屋里展现了出来。   

                    大一班教师董林    201638

 

建构区里的趣事

   积木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我在建构区安排了“搭建停车场”。因为前一次的建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搭建了许多小人,而且有各种动作,各种姿态,于是我就联想到让孩子们搭建停车场。

  在建构区游戏中,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让他们按意愿构建会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兴趣上。那么老师该怎么办呢。通过上次的活动,引导幼儿搭建停车场,从而增加搭建的兴趣,所以老师的适时启发和有方向性的引导很关键。本次的区域活动里它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仍然继续观察建构区。他们有了前一天的活动经验后,刚开始只是随意的玩过一会儿,他们拿着自己搭好的小人在停车场里开始乐于有趣的游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杨栩梦小朋友,又模仿大人的样子在停车场用小人进行停车的举动。还说:“我们停好车去商场逛去吧......等等生活情境。这时,活动内容丰富了,孩子们的建构游戏也就顺利有序的开始了。经过这样的启发后,幼儿们又开始动脑筋建构了,而且还引起更多幼儿的兴趣,参与的幼儿就多了。

所以,在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但有横向的思考,还要有纵向的审视。老师也需要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充分,更加精彩! 

               大一班教师董林平    2016415

 

            废旧材料的“妙”用                              

     在建构区活动中,本来我为幼儿设计的是游戏活动“给小动物搭房子”。可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按原计划为每位幼儿提供相应的搭建材料后,就再没有作任何解释了,只要求他们想出各种房子的样式。活动中,我创设了较为自由的空间,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意在于引导幼儿创新思维,开阔幼儿的思路。  

    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提供的材料,按我提的要求去搭建,可也有那么两个人东瞅瞅西看看。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有几位幼儿开始动起来,董明昊小朋友听完我的话,点点头,乐呵呵拿起旁边的纸盒、废旧的饮料罐、还有家长用废旧材料做的房子说:老师,你看我要干啥。我并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在一旁静观,想以一个教师对孩子愿望的重视,对活动动机的满足来刺激他去尝试新的领域,去体验创新的喜悦。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他,此时却玩得入神,两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见他一会儿拿起旧纸盒、一会拿起饮料罐····一会儿的功夫,一座错落有致的、高高的、架在山顶的房子就搭成了。我很惊讶,就引导和鼓励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小朋友。他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独特。他说山上会有许多的小动物,那他们不就要住在山上吗,就该有房子呀。受到他的启发,其他小朋友玩得方法也开始多起来了。有的说要给小鱼打个家,有的说要给小鸟做个窝····还争着用平时都不太用的旧材料做成的搭建材料。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十分尽兴,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创新思维的火花。也看到了废旧材料的妙处。 

    自从有这次经历后,我们经常有意识的为幼儿准备一些废旧材料(有一部分是幼儿拿来的),如:将纸箱子四面刻上小洞,幼儿钻进去将四肢从洞中伸出来就是一个机器人,用绳子穿上一个珠子就是一个悠悠球等等。在每次活动中,我都能感觉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我渐渐地感到这些看似破旧的东西在幼儿眼中却是无价之宝,它们对幼儿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那些看似美观的成品。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也许会远远超过有些成品材料。  

                   小二班教师高敏玲   2016310

 

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每次的区域活动时,幼儿会争抢着来到益智区:推挤别人,不挪桌子,不摆椅子,不数人数,拿起玩具就开始玩;幼儿更换玩具频率高:手里玩着这个,心里惦记玩下一个,忽视教师“玩明白一种玩具再玩下一种”的规则;幼进入益智区游戏,做事不认真:经常会听到幼儿给我告状“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把我的玩具弄坏了”等等。起初,我只觉得这是幼儿的个人问题,并没有很重视,于是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到处去“灭火”。可时间一长,我察觉到了这并不是幼儿的个人问题,除了幼儿年龄特性外更多的是材料投放出现了问题。
   
从长期的观察中印证:色彩鲜艳的材料幼儿较感兴趣;从大小方面看,幼儿对大中型的材料比小型材料较感兴趣;从数量方面看,幼儿对镶嵌类、接插类等数量多的材料较感兴趣。对简单的材料一开始幼儿对其较感兴趣,但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对难度大的材料要有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除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外,还要有计划的投放材料,有意识的观察指导,有针对性的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材料的运用,积极推进幼儿活动经验的提高。

                        小二班教师高敏玲    2016412

     

 区域活动中的小发现一

    区域活动的时间开始了,有些小朋友一进到科学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玩,孩子们兴趣勃勃,很快就把它拼完了,就去换别的操作游戏进行活动。第二次,就会发现简单的拼图已经没有孩子去选择,去游戏,于是,我们就把简单的拼图换成了较难的拼图,拼图的组块也比较多,可是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这么多块的拼图,对拼图的图画也并不熟悉,所以,很多孩子都无法拼出,导致拼图游戏还是没有孩子进行选择。

 对于简单的拼图孩子们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说明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果子,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大三班教师季清香     2016315

 

                                   区域活动中的小发现二                              

伴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始,有些小朋友又进到科学区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玩,孩子们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使个别孩子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刘宇航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刘宇航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赵鸿轩进区后是选择比较难的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赵鸿轩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

 在拼图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有点困难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成功的这类游戏兴趣非常的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体验出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过于简单的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过于难的,孩子们无从下手便会放弃,通过同伴的帮助与合作中,孩子们愉快的完成了拼图游戏,说明在投放区域材料时不仅要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进行了解,还要结合班级幼儿能力特点,投放材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程度的幼儿跳起来都能摘到果子,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大三班教师季清香  2016416

 

甜品屋的快乐

   最近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去甜品屋的人越来越少了,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只有四到五人去玩,他们玩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加以模仿,买到东西也只是假装吃一下。幼儿对此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慢慢失去了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美美甜品区进行了整改,投放了新鲜的水果蔬菜面包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幼儿可以做披萨、三明治、水果拼盘等。今天的区域活动,幼儿要亲自制作水果蔬菜沙拉,幼儿提前洗好了水果蔬菜,摆放到操作区的桌子上,今天要去甜品屋的孩子很多,好多孩子没有拿到区卡,只好失望的到别的区域,拿到区卡的幼儿,有序的带好围裙,互相帮助系好带子,然后围桌而坐开始操作,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开始切起来,每个人都切的很认真投入,一手拿刀,一手扶着菜品,一下一下切的很认真。苗静文切黄瓜又慢又厚,坐在她旁边的刘雨欣对老师说,苗静文不会切,她切的可厚了,我帮她切好吗?我顺势利导的对刘雨欣说你教教她好吗?刘雨欣听后特别高兴,她很快就示范切起来,嘴里还说着:看就这样切,,很快苗静文切的比刚才好多了。还有小鱼儿不会用塑料刀,闫梓涵拿着刀像拉锯一样示范起来,小鱼儿也掌握了方法,切的胡萝卜越来越多,十分钟后,

小朋友们的盘子都装满了自己切好的菜和水果。有的切了三种水果,有的切了两种蔬菜,他们给上面加上了沙拉和酸奶,然后进行搅拌,完成后大家开始一一介绍用到了哪些蔬菜、水果以及制作方法,刘雨欣、闫子涵、尤佳琪介绍的特别好,赵林卓、张铭瑄他们用的食材特别丰富,颜色搭配特别好看,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彼此开心地分享着各自的劳动成果。

   在这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真正的参与到劳动中,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切、拌的技能,分享了劳动成果,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在下面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会以此为例,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际操作的活动,真正让幼儿的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幼儿快速成长。

                      中四班教师江粉玲     2016311   

                                                               

拼图真好玩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活动。

    赵鸿轩和靳子默进入了益智区选择了新增的操作材料----拼图游戏,他们两个兴奋极了。一下子全身心投入进去,默默地谁也不说话,只是看到他们的眼睛在快速地找,手在快速地在拼。一会儿,赵鸿轩高兴地说:"我拼完了!"然后嘴里还一直说:拼图真好玩,我最爱玩拼图了。靳子默也拼完了,开心的说:看!我拼的大飞机多酷!他们两个互相欣赏、交流起来。赵鸿轩说:咱俩比一比看谁拼的快吧。旁边的张明轩说:我来给你们当裁判吧!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比赛,这下两个人玩的更兴奋了。

    再下来他们两还合作一起玩了他们喜欢的拼图及路海空拼图,他们一边玩一边高兴的交流,我也被他们所感染,也开心的笑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得到极大放松是我们所追求的。

   在以后的集体活动和区域中,更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将合作能力的培养深入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共享合作成果。

                            中四班教师江粉玲    2016年4月12日

 

挂牌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区域活动,每次分区域进行活动时,小朋友都特别高兴。娃娃家是我们班里的区域之一,里面有小朋友们喜欢的娃娃和各种小型玩具和炊具。小朋友们排好队带上进区卡进入娃娃家,有的小朋友选择当厨师,有的选择当客人,有的则选择给娃娃穿衣服等材料进行活动,孩子们在过程中很开心,并且都能动起手来,有模有样的做饭和喂娃娃吃东西。在旁观察他们的我,并没有从中直接指导或是告诉他们该怎么玩,怎么动手。小朋友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小朋友们一进娃娃家就会抢着要当厨师,但厨师只有一位,谁带上围裙了才能当厨师。有时大家都抢着当厨师,为了厨师这个角色的扮演,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挂牌。前一天下午就给当天天的游戏进行挂牌,下午吃完饭后就可以选择挂牌。但这样对个别小朋友总不是那么公平,因为他们吃饭太慢,总是在最后,就没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挂牌,所以在挂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先选择权,每天都有一个小朋友有优先选择权,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吴沐阳来扮演厨师,他有模有样地给小朋友们做饭,边做还边问旁边的小朋友想吃什么,做好了就端到餐桌上请小朋友们吃饭,嘴里还不停地和小朋友进行交流:“好吃吗?你还吃什么菜我去做?在游戏中很投入。我还问他:你会做饭吗?你是看谁这么做饭的?他告诉我说:“我奶奶就是这么做饭的!”幼儿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游戏与生活想结合。孩子们在这玩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情感的体验,教师适时的指导与介入让孩子的游戏得以继续下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小一班教师李娜娜  2016年3月9号

                                                  

钓鱼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给娃娃家新添了一种操作材料“钓鱼”,孩子们又都被吸引了过来。刚开始小朋友们还不太熟练,找不到钓鱼的窍门。经过几次的琢磨,他们也悟出了一点点钓鱼的方法:“当鱼张开嘴巴的时候就把鱼钩放到鱼嘴巴里,等着鱼上钩。”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孩子们有时候还进行钓鱼比赛,数一数、比一比谁钓的鱼多。有一次厨房的小客人说要喝鱼汤,厨师吴沐阳看旁边的小朋友在钓鱼,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去买了一条他们钓的鱼来烧汤。嘴里还说:“等一下,鱼汤一会就好了!”刚投放的活动材料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不但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还让小朋友们知道了在游戏活动中,各种活动都是互通、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孩子的游戏其实源于生活,源于生活中丰富的体验和认知。孩子们在活动中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很快乐。

            小一班教师李娜娜   2016年4月15日

                                          

 

  不断更新材料,满足孩子需求

                            

区域活动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每当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都争先恐后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我们班的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他们喜欢在这里拼搭,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对原来的投放材料不太感兴趣了,有的孩子开始选择别的区域活动了,于是我就问最喜欢建构区的郑沈嘉泽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玩了?孩子说:我都玩了好多次了,都是这些东西,没意思了,不想玩了。孩子的话让我深受启发:一成不变是不能吸引孩子的,孩子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于是我根据主题活动《小工具来帮忙》,在建构区投放了各种小工具,小锤子、小锯子、小螺丝刀等等,组建了我们的小小修理铺。

     自从投放了这些材料后建构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时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尝试着在小小修理铺修理各种小玩具,郑沈嘉泽小朋友说:这些小工具很好玩啊,我爸爸在家里就经常修理一些坏了的东西,我也很想学着爸爸的样子修理坏了的小玩具。

可见,我们老师平时要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在活动区内为幼儿增添新的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方式,供幼儿选择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四班教师冉润花   2016年3月4日

                                           

 

自制书的魅力

     自从开展了区域活动,孩子们对语言区的兴趣就一直高涨不减。可是最近几天我发现孩子对语言区的兴趣不高了。

    区域活动开始了谢雨桐、杨雨涵、安晨雨泽等小朋友因为别的区人都满了只能选择语言区。他们没劲地一页页翻着书,没多久就见安晨雨泽小朋友已经坐不住了,开始东张西望,然后独自离开了自己的小椅子,去别的区域了。其他几个小朋友翻翻这本看看,放下后又换了一本。嘴里嘟囔着:真没意思。我问杨雨涵:为什么不喜欢语言区呢?孩子说:每天都看这些书。很没意思。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语言区不只是读书,还可以让孩子谈一谈,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事情,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于是我就试着把集体教学活动后,孩子和父母一起制作的小书投放到了语言区。在区域活动开始后,杨雨涵小朋友突然发现了我投放的一本自制小书——《谁会飞》。她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读儿歌,一下子兴致就来了。杨雨涵神气的样子和读儿歌的声音吸引了语言区其他的小朋友,他们都高兴地跑过来和杨雨涵一起读了起来,还做着各种动作。还有几个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了,他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说着、表演着,时间在孩子们兴奋的说笑讨论声中不知不觉的流走。 

我为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感到欣慰。我也反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与我们投放的材料有很大关系,这本自制书,因为是孩子自己和老师家长一起创编的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且这本书可以让他们表演,让他们有的说,也满足了孩子表演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幼儿的兴趣、爱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尽量投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书,这样就可以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四班教师冉润花   2016年4月12日

         

 

材料投放所想

今天,我重点指导了益智区的操作,因为益智区新增了不少游戏材料。在我介绍完几种操作方法后,幼儿就开始活动了,他们似乎对这些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一个个都在认真地进行游戏,看到他们他们的认真的表情,我很欣慰,就到其他区域去进行观察、指导。可是,等我观察回来后,却发现好几个幼儿已经坐不住了,开始垂涎其他区域了,这让我很纳闷。新投放的游戏材料,幼儿怎么这么快就没兴趣了呢?没道理啊!于是我走进去准备“打探”个究竟。发现桌上还摊着他们操作完毕的成果,似乎都无误!“你们怎么不玩了?”我试探性地问其中一个幼儿,“老师,这太简单了,我会!”说着三两下就又操作了一遍,很准确,我恍然大悟,看样子是这一操作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

   可见,我们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如果投放的太过简单就失去了投放的作用,应该要考虑班级现阶段幼儿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及幼儿的个体差异。                       

                    小一班教师王萍  2016年3月7日

                                            

 

造房子活动的感想

本周我们将主题活动延伸到区域生成的活动是《造房子》,地面上铺设了大块的地垫,提供了小块的木头积木,请幼儿模仿工人叔叔造房子,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有许多的创意、但是木头积木太小而且扁平,限制了孩子的垒高行为,因此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牛奶罐和纸筒投进建构区,用以辅助积木实现幼儿的垒高行为。

    今天建构区的游戏时间开始了,孩子们非常主动的运用起了新投放的牛奶罐、纸筒。刚开始,他们把牛奶罐整齐的排列在积木的周围,形成一道围墙。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又用这些材料,一层一层的垒高起来,高楼造好了,他们开心地伸出小手指数着“12345。呀!我们一共搭了五层呢!”大家一起鼓掌欢呼起来。  

    活动中,新投放的材料——罐子和纸筒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也愿意主动加入到造房子的队列中,让新材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牛奶罐的作用呢?在后期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观察罐子的形状,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房子的哪一部分使用,让幼儿去尝试搭建,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意和惊喜等着我。

                   小一班教师王萍    2016 年4月11日                          

                                                            

 

废旧材料的神奇魔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了各个区域,今天我们班的美工区活动是设计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我在美工区投放了画纸、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孩子们很快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小汽车。不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已经用水彩笔勾勒出车子的外形,有的小朋友已经用剪刀剪出了车子的轮廓。可是,我们班里的畅畅在美工区里没有任何进展,我走过去询问她原因,“老师,其他小朋友做的车子都是平的,不好看,我想做一个可以站起来的车子。”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但从她的言语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只给幼儿提供了一些平面的创作材料,忽略了车子的立体造型。

于是,我蹲下来问了其他小朋友的意见,“有没有人能够帮助畅畅解决这个问题呢?想想办法,我们来做一个可以立起来的汽车。”这时,只见奇奇站了起来,“老师,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用废旧的纸盒子来做车的身子,这样小汽车就能够站起来了。”有了奇奇的主意,其他小朋友也受到启发,有的孩子说,可以用瓶盖做车轮,还有的小朋友受到启发,在废旧的纸盒上加上了小纸杯,做出了水泥灌车。

这一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平时用不到的废旧材料原来有着这么大的魔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制作工艺品来美化教室,还能在区域中辅助区域活动,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成了精美的玩具,既体验到了制作玩具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玩具多了一份爱心与热情。看来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我应该将废旧材料也投入使用,让其发挥自己的神奇魔法。

                     中二班教师徐方圆    2016年3月10日

                                                   

材料的有的放矢

区域活动即将开始,今天我们班美工区里的活动是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画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在区域里玩的开心快乐,于是我在美工区里投放了丰富的材料,有画纸、纸筒、石头、纸杯、贝壳等等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方式。区域活动开始后,看着美工区丰富的材料,好多的小朋友都选择了美工区。孩子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其他区域都已经开始活动了,可是美工区就是没有进展,我提醒孩子们赶紧选好材料,不然时间就不够用了。在我的催促下,郭梦洁选择了用画纸画汽车,果果选择了纸筒画,而倩倩选了一块扁平的石头来画汽车,看着她们已经开始绘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他们好像都对别人手中的材料更感兴趣,东张西望,看看别人手中的情况。就在这样的反复中,区域时间结束了,可是并没有一个人完成了手中的任务。

面对这种情况,我反思了一下,原来在区域活动中,并不是材料投放的越多越好,像我们中班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如果我在区域里投放了过多过杂的材料,虽然吸引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注意力的不断变化中,缩短了游戏的时间,降低了游戏的效率。因此,在以后的材料投放中,我一定要有计划的投放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充分考虑到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的投放材料。

                       中二班教师徐方圆  2016年4月15日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有的画画,有的在看书,有的孩子在玩耍,优优来到了积木旁边进行搭建活动,她认真的把一块又一块的积木搭起来,然后她抬起头看了看我,我用赞许的目光朝她点点头。她又继续搭起来,一会儿,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她说:我想在房子的前面搭建一个小花园,可是,我找不到树木和各种各样的花。看着孩子失望的神情,我对孩子说:看看哪里能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她认真的想了想,忽然看到在美工区的玩具柜里有好多漂亮的花!她就直接跑了过去,对我说:“老师我找到花了,你看!”于是,她把这些漂亮的花放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孩子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先想办法解决。今天,这个孩子就能自己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或者替代品,为她点赞!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玩什么,怎么玩,然后,我们再根据孩子活动的情况,及时增加更多满足孩子需求的活动材料。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作适当的隐性指导和帮助,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与帮助和关爱。

                        中一班教师张春红   2016年3月2日

                                                                          

一物多玩,快乐游戏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建构区的孩子玩的非常开心!有的在自己搭建,有的合作搭建,张寒纤小朋友主要给其他几个人“指导”停车场该怎么搭建,他们用纸杯做“停车场”的围墙,用废旧的饮料瓶搭建了一个一个的停车位,在停车位的上面,还很有创意的用我们所提供的纸板拼起来,我很好奇,走过去问她:“这个纸板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处?” “它可以挡雨呀,有了它,车停在这里就不会淋雨了!”噢,原来是这样啊,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在孩子的眼里,竟然有如此大的用途。这时,我发现旁边也放了几个纸板,于是我问旁边的孩子:这个纸板做什么用呢?她很快从旁边拿来玩具汽车“停”上去,高兴的告诉我:“老师,我这个是停车的,车进来以后,必须停在“车位上”!哦,纸板还可以做停车位!

看到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活动,我觉得只要孩子对活动材料感兴趣,活动中,他们才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出更多、更有创意的玩法。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根据主题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增加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材料。

                      中一班教师张春红   2016年4月14日

                                                              

拼图

今天谭皓哲、开心等小朋友在数学区玩拼图形娃娃的游戏。这是一个认识形状的复习活动,要小朋友先自己拼出一个娃娃来,然后数一数自己用了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圆形。

    谭皓哲先拿了一个圆形当娃娃的头,然后拿了一块大一点的长方形当身体,然后在长方形的下面放了两个小长方形当腿,接着他又拿了两个小的长方形放在头(圆形)的两边,我正纳闷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他又拿了两个小三角形放在这两个小长方形的旁边,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是手。原来,他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了。再看看其他几个小朋友,发现他们也是这样,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

这时我对他们提问说:“你们看看你们的手臂长在什么地方?”他们看来看去,然后说:“在身上。”“对,那你们应该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朱俊楠犹豫了半天,拿着长方形一会儿在头上放放,一会儿在身上放放,最后试着在身上拼上,还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没有异议,才确定下来。最后拼完的时候,我问他:“现在是不是像个娃娃啦?”他点了点头。

在拼图的时候,在画人的时候,小朋友会把手臂画在头上,这是小班小朋友绘画的特点,可能对他们来说,手臂长在肩膀上这个方位,小朋友还是不能正确的辨别出具体方位才会表现出这种绘画特点。我们小班的孩子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原来没有学过绘画,所以绘画的水平还是在最原始的状态中。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的结构,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水平,当他们不会画的时候,也可以用拼图或者黏贴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因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会画,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这类的集体活动,帮助大多数孩子掌握这个技能,并投放一些身体部位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身体。

                           小四班教师郑沙沙   2016年3月4日

                                               

    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需求         

区域游戏开始了,通通小朋友拿到益智区的区卡,在益智区玩起了积木,一会搭个小房子;一会搭一条小路;一会拿着小汽车在公路上跑。没过几分钟通通玩腻了,漫无目的的转来转去,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的玩具太少了,都没有我家的玩具多。”我心想:这么多的玩具积木,怎么会少那。于是我继续跟他聊天。原来他是说我们的玩具种类少。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游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应投放多种形式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如投放“图形”卡,请幼儿将图形分类,并投入相应的盒子中,看谁投的又快又准。在“有规律的排序”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形形色色的串珠、塑料棒、几何图形、水彩笔等等材料,让幼儿按长短拼接塑料棒、按形状拼摆图形,按颜色串木珠链子、按范例添画或自画美丽的花边等等,使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拼、贴、串、摆、画的摆弄操作中,感知体验有规律排序的多种方式,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如此,在区域活动中,又练习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幼儿比较喜欢,积极性很高

              小四班教师郑沙沙  2016年4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