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孩子的大脑不再是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欲被点燃的火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的满足于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应是星火燎原的助燃剂,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将来才能真正的成为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大量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的各种材料、情境、角色等都为幼儿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物质与现实的可能,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在与游戏中各种客体的互动中实现着创造的愿望。
关键词:户外活动 体育游戏
幼儿自主 创新意识
我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以及结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采取多种教育途径和手段,探索着科学、有趣的方法,让幼儿在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中充分发辉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
、营造愉悦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自由探索,发展创新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首先应体现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在日常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我注重打破以往传统、单调的集体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器械、玩法、时间、玩伴等自由选择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幼儿创造力开辟渠道,不断发展其创新意识。
1.尝试鼓励幼儿自由结伴。
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我尝试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扩大了孩子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效仿、共同进步。自由结伴,能让孩子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更好的去实践和探索,大胆的创新游戏内容和玩法。
2.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时间。
集体游戏是孩子们集中交流的时间,在自由活动和分散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自由决定,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探索、想象、玩自主的游戏,充分的让孩子展现自我,表达自我。
3.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器械。
除了皮球、沙包、绳、平衡木、呼啦圈、飞盘等一些常用的运动器械外,我还善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充当运动器械。如:在投掷活动中,我为孩子准备了酸奶瓶,沙包,纸球等自制的玩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选择器械并设计游戏情境,既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再如:冬天孩子们戴的帽子可变成他们抛接的玩具;废纸箱可让幼儿用来玩机器人、钻山洞、装甲车等等;女孩的像皮筋可变成男孩子的“蜘蛛网”、“封锁线”;跳袋可单人玩、组合玩、滚着玩;易拉罐可走、滚、抛、踢。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小器械,既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又可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探索更多的玩法,同时满足身体运动和创造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孩子“一物多玩”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从内部诱发的,而不是外加的。因而教师在为幼儿设计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要尽量的为他们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来诱发他们创新想法及探索多样玩法。即:一物多玩。如: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玩跳绳。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实践、合作和创新,将跳绳玩出了花样,有的两人合作抡绳,第三人来跳绳;有的将绳放在地上让它学小蛇爬行、或当小河、当障碍跳过去;还有的将跳绳当传话筒来玩打电话。孩子们还分组合作。如:女孩两人一根来绷绳,排成一排,给男孩设置障碍,让男孩想办法通过。他们在玩跳绳的时候总会发现有新的玩法,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创新,孩子始终喜欢跳绳。又如:孩子在玩呼啦圈时,探索出了多种玩法。有的放在腰上学转呼啦圈;有的借助于另外的材料来进行套圈;有的通过互相合作孩子拼成了各种图形,(花形,房子形……),孩子们在自己拼的图形里跳的很开心!有趣的玩法孩子就会互相效仿,从效仿转移到合作,在这样游戏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孩子只要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它伴随着孩子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耐心观察,及时鼓励,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自信心的增强,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懂得和善于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幼儿的创新热情。在活动中,我注重多用肯定性的态度,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计划、安排、判断、解决,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如:有一次孩子们在玩“轮胎”的游戏时,多数的幼儿想到的则是滚,爬,走等玩法,却有几个平时调皮的孩子则想到了将轮胎垒高,再爬到轮胎的中间,玩“攻碉堡”的游戏。我赞许的说:“你的点子真好,玩法很新,老师都没有想到。”并参与他们的游戏当中。
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扮演的角色应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深入挖掘孩子的潜能,“引爆”幼儿的创新。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要多以开放式活动形式为主,让孩子在宽松的精神环境中,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既有强健的身体,又有创新的头脑,为将来祖国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作者: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
3.《创造力培养从幼儿开始》选自互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