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014-04-15 00:15:23)摘要:所谓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思想》中指出:“要做一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合作在幼儿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了合作且主动寻求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在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中找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抓住幼儿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期。
关键词:户外游戏
一、为幼儿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提供合作的机会
户外游戏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体验活动。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所以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器械种类多样
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和器械,以供幼儿选择和使用,满足幼儿的需求,让游戏给孩子带来无穷的魅力。如:球类,提供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多种球类合作游戏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运动器械,这样幼儿合作的积极性就高了。同时,提供更多需要2人或2人以上幼儿合作才能活动的材料,如:“步调一致”两人两足鞋、“扛篮子”等材料,有利于幼儿在合作运动中有更多的选择性、组合性。同一活动内容给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器械,引导幼儿协商交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不断补充更新器材,可以满足与保持他们合作活动的兴趣。
2、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
在活动中创设情节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情景,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如:训练幼儿钻爬的能力,我用大纸箱装饰成汽车,2个幼儿爬到汽车中用向前爬行来控制汽车,还有一些幼儿在指定区域中用纸球投掷汽车,汽车内的孩子必须合作推动汽车躲避纸球。孩子被投放的器械和情景吸引了,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还使幼儿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3、游戏具有层次性
因为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有高有低,我们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投放由易到难、由简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合作活动,以便于开发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在“夺宝”的游戏中,幼儿要两人合作,要经过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较低的平衡板组成的小木桥;第二条,有大小、距离不等的水洼地;第三条,我们将橡皮筋交叉重叠、高低错落的组成蜘蛛网,幼儿要从下面匍匐前进。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这些大小、粗细、高低、动静不同功能的材料,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不同难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合作能力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4、按需求随时调整器械
教师除了在各个游戏活动中提供不同数量、品种的材料与器械,还要随着幼儿活动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器械。同类材料提供的数量要少于幼儿人数,活动中幼儿必须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以此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对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可适宜的增加材料,还可增加辅助材料来加强合作的难度。对兴趣不高的材料可以适当改变材料或减低活动难度,提高幼儿合作游戏的兴趣。
二、教师注重指导,提高孩子合作能力
1、趣味语言引导
趣味性的语言能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使活动变得轻松活泼,萌发幼儿想合作的愿望。如:《帮小松鼠运松果》的游戏中,两个幼儿一起捡地上的松果,装满篮子后,一起提着篮子通过独木桥、小水洼、圈圈路运送到小松鼠的家。开始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不高,老师用有趣的语言说:“小松鼠的肚子好饿呀,谁愿意来帮助它们?这么多小朋友都要来帮忙,小松鼠可开心了!” 很多幼儿高兴的结伴参加了游戏。另外,教师积极的语言鼓励能提高幼儿活动的自信心,如: “你们两人合作跳布袋跳得真好,试试三个人一起跳,一定也会棒”教师亲切的目光、和蔼的话语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是一件高兴的事。
2、鼓励孩子谈感受
在户外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幼儿讲述合作时的感受、活动照片或录像的再现等方法,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从而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我们还可以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及感受进行评价,鼓励和赞扬幼儿间友好合作的行为。对不配合的现象和行为予以提醒和鼓励,引导幼儿总结合作中的失败与成功,使幼儿更好的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树榜样激励孩子
在游戏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良好合作行为和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学习的榜样。
4、游戏规则来制约
建立良好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便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和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并且也有助于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在建立游戏规则时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规则,以便使这些规则真正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活动规则有两个不(不争抢,不独占),三个要(要谦让,要协商,要分享)。合作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通过图文结合的张贴画方式放置在每个运动区域的起点,帮助幼儿熟悉、遵守规则。
5、教师精心指导传授
教师要向幼儿传授必要的合作方法,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讨论,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商量如何合作玩。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个别化的指导,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与别人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任务的方法。活动后,分享交流幼儿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如:玩民间游戏“小推车”时,请幼儿介绍、演示怎样才能推得又快又稳,通过交流分享让幼儿了解一定要两个幼儿速度一致、互相协调才玩得好。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那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及户外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要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有意识的将合作迁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样幼儿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的培养起来,进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1.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