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下午十分,继续我们的驻京办招牌菜分享之旅。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东北那嘎达的驻京办。说起东北,肯定会想到坐在火炕上一边吃着小鸡炖蘑菇一边听着二人转的场景。不知道今天分享的驻京办招牌菜,会不会让您吃出东北人的豪爽劲!
先来看看我们东北驻京办在哪里呢?

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北大街的龙港酒楼,有“金融街一带最实惠的馆子”之称。这里的菜品,份大、量足,就好像东北人豪爽、实在的性格,价格虽然不高,制作却绝不马虎——所有食材全部来自东北,大厨也是从东北“空运”而来,连餐厅里面的服务员也大都来自东北那嘎达,处处展现出浓郁的东北风。
东北大烩菜

烩,是将所有食材放在一起煮炖的烹饪方法。据说这种吃法原本是由清末闯关东的灾民带到东三省的,故以猪肉、土豆、豆角、粉条这类实惠又可口的食材为主。这道东北大烩菜在炖煮时,土豆和粉条因为吸收了腊肠的油更加有滋味,腊肠吃起来也没那么油腻了,加上不同颜色的搭配赏心悦目,实在是一道老少咸宜的美味。
酸菜白肉

酸菜白肉是以特制的酸菜和五花肉熬制的地道东北菜,口味酸鲜,营养丰富。爽口的酸菜配合着五花肉的精嫩,咸味醇厚而直接,而且经过酸菜熬炖的五花肉解馋却不油腻,实在是绝妙的混搭。其实,这类看似随便一锅炖的东北菜,也讲究搭配和章法,就跟这白山黑水之间生活的东北人一样,外表好奇粗犷,其实内心细腻纤秀。
玉米粥

在清朝皇帝的御膳谱里,除了山珍海味和各种精细的食品外,还有一种粗粮——玉米粥。可别小看玉米这种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杂粮,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亚油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对身体大有好处。难怪除了康熙帝,慈禧太后也偏好这一口小粥呢。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你熬的那碗玉米粥吗?清早炊烟缭缭下熬出的不单单是碗热乎乎的玉米粥,更是一份浓浓的母爱。
草帽饼

柔软劲道、香酥可口的草帽饼丝东北特色小吃。它造型美观、层次分明,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非常诱人。不像南方那样将自己的精致点心叫做“糕”,也不像北京人钠盐颇有历史遗风地称点心为“饽饽”黑土地上劳作开垦的东北汉子干脆用自己头顶戴的草帽做喻,直截了当称为“草帽饼”,透着一股以劳动为荣的朴实劲儿。
酱焖茄子

酱焖茄子是道家常菜,相信人人都吃过,很多家庭隔三差五也都会做。虽然各个地区的口味不尽相同,烹饪手法也各有千秋,但无论在哪里,那种家的味道,总会让人想起儿时袅袅的炊烟中,那个为了全家人终日忙碌的身影。
怎么样,今天推荐的招牌菜,有没有让您感受到地道的东北味?如果光看还不够的话,就亲自到黑龙江驻京办去体会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