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安太和山道观

(2020-06-19 15:06:59)
延安太和山道观

延安太和山道观

太和山,古称“天山”、“莲花峰”,位于延安市东北的清凉山之巅,南濒嘉岭山之宝塔,西邻凤凰山,夙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称。山上松柏成林,庙宇殿堂星罗棋布,山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来此一游,胜入仙境。

太和山是道教圣地。中国是道家文化及道家的发源地,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创造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对世界的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所著《道德经》,作为道家学说的总纲,系统地提示了宇宙生化发展的总规律,其浩瀚深奥的哲学思想,无愧为“万经之王”的美誉,令海内外有识之士深为信服和敬慕。

延安太和山道观

延安太和山道观

太和山道观,历史悠久。早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在山上修有莲花城,内建奉国寺,供奉释迦佛祖;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5)在寺内掘葬获金、玉甚丰,沈括《梦溪笔谈》详有记载;元丰元年(1078年),道士郇道虚首建道观紫极宫;金大定十年(1170),延安府兵马都总管任国公米加萨哈苏,重修仙洞北极紫微殿;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设道纪司于太和山紫极宫;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为感神恩,诏令全国各地,大兴道德观神庙,太和山亦应诏受益扩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兴建了真武殿;据嘉靖《延安府志》记载,明万历五年(1577年),延安知府弥之廉重建”真武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圣公圣母殿,现此殿前尚有一座石砌“状元桥”,上刻有“乾隆岁次甲午蒲月”字样。

太和山道观圣地,遭破坏,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两次浩劫中损坏的极为惨重。庙宇殿堂荡然无存。然而,道观屡圯屡建,香火延年不辍,延续至今。

1985年,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省道协的大力支持下,有识之士王成占、冯金海、郭升荣、野克让等人,集众意,领信民,集资百万,修复了真武祖师大殿、玉皇殿、观音殿、四方神殿、财神殿、药王殿、龙王殿和元辰殿。建两层住宿楼二十八间小平房,修了上山的简易公路,道观公路,道观虽初具规模,却欠债150余万元。

1995年后,道观负责人冯金海、范泰应、牛社满等人,献身道教事业,当地政府和全国道协会长闵智亭,省道协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明贵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夙兴夜寐,至诚不懈,决心恢复昔日太和胜景,集思广益,广开门路。对道观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而后分步实施,没有资金,冯金海竞拿自己的房产作低抵押,向银行贷款,翻修原来的殿堂,1995年重建了圣母殿,1999年重建了三清殿、三官殿、娘娘殿、五龙宫、太阳殿、太阴殿、山神殿、土地殿、龙王殿;2000年,重建了文昌殿、九曜星君殿、五祖祠、七真祠、魁星阁;2001年重建了老君殿、三尊殿、四圣殿、救苦殿、三星殿、月老殿、喜贵运神殿、三皇殿、闫君殿、东岳殿、东三十六司殿,西三十六司殿,五老殿、四御殿、关老爷殿;2002年重建了城隍殿、二郎神殿、瘟神殿、速报神殿、蛾腊殿、风伯殿、鲁班殿、赵灵官殿、王灵官殿、道士祠、孤魂殿、开路神殿、贵人峁的西王母殿、二圣殿、九天玄女殿、药王殿、财神殿、财神殿、灵官殿;紫微星君殿、左辅星君殿、右弼星君殿;2003年重建了朱衣殿、蔡伦殿、大禹殿、张衡殿、葛洪殿等数十座殿堂,工程可谓浩大!

如今,太和山道观现有大小殿堂六十四座,可谓是规模宏大,前所未有。并还清外债150余万元。2005年农历四月八日庙会前夕,又增请真武祖师大铜像及王灵官、赵灵官小铜像各1尊,敬置在大殿前殿,增请观间大铜像一尊,这些铜像是从河北保定唐县铸运而来。随之又将各殿全部绘制了壁画,太和山可称之为锦上添花。

基础配套设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修供房,食堂各一所,住宿楼、窑洞、平房共一百二十四间、孔,办公室两处,保管室一处商店19间,宾馆、牌楼各一幢。钟楼、鼓楼各一座,两座六角亭,东、西、南三方入山处,建三座高大的山门,庙院东、西二门,最后又补修一座精美的后大门和门市部,建厕所四处;在真武大殿前,立有两块大理石石碑,左面碑上书有“神灵之山”,右面碑上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书写的“太和山”三个醒目的大字,碑的前面矗立着两根高大的石制旗杆,旗杆高9米。三节衔接面成,工艺精巧、式样美观,艺术性较高。在重点殿堂门前,放置石狮共十对,添置大型铜香炉1个,中型铜香炉四个。

为了增强和提升道观的文化水平,2003年修建了道教碑林,民间碑林和藏经阁。道教碑林已将道教经典著作,黄帝的《阴符经》、老子的《道德经》《早晚功课经》《真武祖师经》《太上三元赐福延生真经》、《太上玄天斗延生真经》以及老君的《五十六养生秘字谱》、八仙图、二十四孝图解等撰刻上石。

此碑林内还立有很多功德碑,将对道观布施百元以上者经及对道德观有重贡献都,刻名上碑。珍贵至极。

方便香游客上山,2005年道观修筑了狮子巷至太和山、石沟巷至太和山两条人行便道,狮子巷路全长680米,有平台142个,台阶794级,石沟巷路全长500米,有平台53个,台阶319级,路最宽4.5O米,最窄1米,同时修护路水渠641米,后面北桥沟修一条长1146米上山的车行公路等等。

这些路完全用宽厚的石条铺成,引水上山,除满足道观一切的、生活用水之外,还供附近三个居委的居民用水。1997年,道观修了一座型的“太和山剧场”,每逢会期,有三、四个专业剧团上山演出,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极大的丰富了道观的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为了美化环境,1997年开始,每年在道观内外植树造林,现已松柏成林,苍翠葱郁,四季常绿。同时还安排专人养花,四处采购奇花异卉,植于观内外,每逢春暖花开时,姹紫嫣红十里香,花草树木和雄伟的殿堂交相辉映,景色分外绚丽多彩,真乃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把太和山道观建成华夏名流宫观,使之千秋万代永保雄姿,道观管委会经过缜密的部署,精心筹划,2004年进行砌帮山畔和硬化道院两项工程,对道院周围的颓垣断壁,全部修复高山用石,来之不易,需从几十里外的深山里采购,遇到阴雨,道路无法行走,上山更难,但以冯金海为首的道观管委会,忠于宗教事业的决心坚如磐石,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殿堂周围的崖畔全部砌完,质量坚不可摧,每一个殿宇修筑了围墙,总用石方达50353立方米。

太和山道观以修德行善为本,与时俱进,力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参与助学帮困,扶弱济残,拥军优属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各类善款达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