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文化娱乐 |
分类: 加州 |
参观斯坦福大学怎能错过欣赏罗丹的雕塑,校内的罗丹雕塑园(Rodin Sculpture Garden)和康托艺术中心(Cantor Arts Center )里,一共收藏大大小小近200件作品,想不到一所大学竟有如此藏量,更难得的是......免费入场!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从小特别喜欢画画,于是进入一所工艺学校学习,由于雕刻成绩出色,他一心想进巴黎美术学院,但考了三次都没考上,令他十分沮丧。
此时又遭逢疼他的姐姐不幸病逝,大受打击的罗丹决定去当修道士,不过修道院院长认为罗丹太有才,极力劝他继续雕刻,之后果然在这条路上发光发热,被誉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
《青铜时代》(The Age of Bronze)
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体是罗丹的强项,甚至因为《青铜时代》这尊人体太逼真,而被质疑他是利用真人浇铸而成的,不算艺术。虽然这样的质疑也可说是一种肯定,但却刺激著罗丹创新,于是有了《行走的人》这样的雕塑诞生。
《行走的人》(The Walking Man)
《行走的人》只有身体和双腿,没有头部和双臂,这样的残缺因远离美感颇受争议,但罗丹说他是为了突显一个人的勇往直前,这才是有生命力的表现。
罗丹的《塌鼻男人》和《巴尔扎克像》也都是秉持这样的理念,虽然在当时被学院派批评太丑怪,但他坚持雕塑不该只追求唯美,而要有创作者的主张,也因此罗丹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
康托艺术中心的大厅摆放著罗丹最著名的《沈思者》,想知道他在沈思什么吗?看了另一件名作《地狱之门》,应该就有答案。
《地狱之门》在康托艺术中心的外墙,罗丹为了这件大作可说是投入了毕生精力,从1880年开始制作,但是到他1917年去世都没有完成。
《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
《地狱之门》以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为主题,里面总共有186个人物,形象多在受苦受难。而在门楣下方坐着的那位,就是《沉思者》的原型。
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指但丁,正对于他眼前悲苦的地狱景象陷入思考。后来罗丹将它改名为《沉思者---诗人》,但大家普遍对于其中的”沉思者”特别有感并迅速传播,显见以《沉思者》为名更能引起共鸣,而且也可以应用得更广泛。
1917年,在巴黎人民为罗丹举行的隆重葬礼上,《沉思者》就被安置在他灵框安葬处的“伟人祠”前。
《三个影子》(The Three Shades)
《地狱之门》门楣上的三位男子,也被罗丹放大后独立展示,名为《三个影子》,他们透过低垂的头部和手势,将罪恶之人引向地狱---“所有进入此地的人们,放弃所有的希望吧。”
康托艺术中心除了罗丹雕塑,还有很多艺术品,包括创办人斯坦福夫妇旅游各地的收获,以及多位收藏家的贡献,分为欧洲馆、亚洲馆、非洲馆和斯坦福家庭纪念馆等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宝库。
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之后,再看青花瓷真是越看越有味道,主要是方文山把它写得太有感情了。
天青色等烟雨
炊烟袅袅升起
在瓶底书汉隶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月色被打捞起
如传世的青花瓷
你眼带笑意
#加州# #硅谷# #斯坦福大学# #罗丹# #青花瓷# #黄依蓝# #旅游作家格格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