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六十八:《鲁班教子学手艺》

分类: 家教杂说 |
赵忠心
父亲听了,笑着说:
“不严、不苦、不狠,你能学出手艺吗?你既然怕苦、怕累、怕忙、怕严、怕狠,那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别吃饭了,因为你不爱种田。从今天起,你就别穿衣了,因为你不愿意织布。从今天起,你就从这屋子里搬出去吧,因为你不想当木匠!”
这时,父亲从棚顶上取出一箱子他使过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儿都磨出深深的凹,每把斧刃都磨平了牙。父亲指着那箱斧子严肃地对儿子说:
“伢子,你看我磨损了一箱子斧子。你连一把斧子都没有磨到这个程度,就不想干了吗?”
鲁班是一位劳动人民出身的发明家。他的创造发明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因此,他很重视实践。他对儿子的教育就体现了这个思想。
鲁班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让儿子自己选择职业,一是充分表明鲁班非常有远见,坚定不移地坚持培养儿子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精神和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儿子的生存能力,绝不能让儿子成为“啃老族”;二是坚定不移地要儿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苦,体验学好什么手艺都是不容易的,绝不迁就溺爱,放任自流,这实际上是引导儿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体现鲁班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是让儿子在不断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还充分暴露出儿子怕苦、怕累、怕难的问题,引导儿子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事情做到让儿子“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这个份儿上,就是父亲不对儿子做出评价,儿子自己也会做出自我评价。这就叫“水到渠成”。
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让儿子自己选择谋生职业,亲身体验学手艺的不容易。最后,鲁班总结说:“不下苦功夫,什么也学不成。”这就是“画龙点睛”。
这样,教育起来就更具有针对性,儿子对父亲的教育也会容易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也会好。
《鲁班教子学手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鲁班对儿子的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培养儿子自主、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坚定信念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很值得今天做父母的好好学习。尤其值得那些“啃老族”的父母们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