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饴弄孙》连载
序言
何谓“含饴弄孙”?就是含着饴糖逗孙儿。形容老年人的闲适生活和享受隔辈人带来的乐趣。
这个专题的文章都是随笔、杂谈之类,富有生活情趣。我职业是家庭教育研究,每次见到孙女,便不由自主地时时刻刻用教育的眼光关注、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孙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文章都是信手拈来、有感而发,零零碎碎,没什么系统。
孙女小时候,上学之前,每个星期来我们这里玩一天。上学以后,有作业了,还要在双休日参加什么钢琴、舞蹈、游泳培训班,就来得很少了。这个专题的文章,主要是结合对孙女成长过程的观察,议论了一些0到三四岁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即婴幼儿心理特征和养育的问题。
关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我有这样几个想法,仅供读者参考:
一是,孩子的培养教育要以孩子的父母为主,老年人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取而代之。越俎代庖,后患无穷;
二是,这个年龄阶段要以生理和心理保健为主,教育为辅,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增加教育的分量;
三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是玩,要坚持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获得快乐;
四是,孩子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口头语言、行为能力、良好习惯、健康情趣、感性知识等;
五是,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识和能力,知识理解有多深刻,记忆有多牢固,主要是激发、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六是,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自学,能够自学的就不要主动教,不要以为教得越主动、越多就越好;
七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训练应该是粗线条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步细化。
================================================
和孙女在北京市郊钓鱼城边。
和女儿、两个外孙在三亚女儿家。

=================================================================
《孙子迷》
赵忠心
前言
转眼之间,孙女都十五岁了,在北京上初三;两个外孙在洛杉矶,大外孙十四岁,也上
初三;小外孙10岁,上五年级。回头看看前些年写的这些文章,感到很有意思,这是甜蜜的回忆。——2021年。
人们都管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叫什么“迷”。比如,管特别爱看球赛的叫“球迷”,管十分钟情听戏的叫“戏迷”,管非常喜欢看电影的叫“影迷”。
而我呢,却被称之为“孙子迷”。
年过花甲以后,眼看快要退休,心里渐渐产生了一个愿望:想有个孙子或外孙子,好享受天伦之乐。每每见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就忍不住动员他们要孩子。
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回复我们说:
“要那玩艺儿干嘛,我们还没潇洒够呢!”
儿子、女儿两家都要继续享受无牵无挂的“二人世界”的幸福生活。
不知怎么的,我一个大老爷儿们,像个老太婆似地,成天唠唠叨叨;就像当年黄世仁向佃户杨白劳“逼债”似的要孙子,不光儿女们烦,就连夫人也忍不住挖苦我说:
“你真是个贱骨头儿!儿女们刚不拖累咱们了,好不容易轻松一点儿,潇洒一点儿,享受享受生活,你这又想要什么孙子!你是不是‘闲’得心里发慌?成天就想要个孙子,要个孙子,你烦人不烦人?你真是个‘孙子迷’!”
要说我是“孙子迷”,我承认。自打“迷”上要孙子以来,在情绪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要是看到别人抱着或带着孙子玩,只是“羡慕”;到后来,就渐渐变得“嫉妒”了。看到有同事带着孙子,就觉得他们是故意在向我炫耀、显摆,存心“气”我,“馋”我。哪天,要是有孩子甜甜地叫我一声“爷爷”,虽然也觉得美滋滋的,但免不了还是有点儿酸溜溜的味道儿。因为毕竟不是我的“亲”孙子叫爷爷,那“味道儿”不一样。
十多年前,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做嘉宾,主持人全总文工团的团长娄乃明是我在附中当书记时的学生。上中学那个时候,她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我是宣传队的领队,我经常看他们排练节目或带他们外出演出,我们很熟。她当场问我:
“赵教授,听说您想要孙子,都快想疯了。现在,还想要孙子吗?”
“想,昼思夜想!”
引起节目录制现场观众的哄堂大笑。
虽然至今还没有孙子或外孙子,可我早就给他们起好了名字。我的儿子要是有孩子,男孩就叫“赵子龙”,女孩就叫“赵云”;我的女婿性张,女儿要是有了孩子,男孩就叫“张飞”,女孩就叫“张菲菲”。
儿子、儿女一听就乐了:
“爸爸,您起的这个名字也太土了吧?我们可不叫这土得掉渣儿的名字!”
动员儿女们要孩子不成,我就采取“收买”的政策。我承诺:
“你们有了孩子,我给带,不会影响你们的事业。”
儿女们还没有表态,当小学教师的夫人先开口了:
“爷爷奶奶带隔辈人,一般都是严格不足,溺爱有余。孩子表现特别好的不多,毛病多的可不少,这我可知道。你忘了咱们儿子小时侯,到一个邻居家去玩。人家要让儿子在他们家吃饺子,儿子说,我回家问问我奶奶让不让我吃。他回家一问,奶奶说不能吃。儿子张口就骂了奶奶一句特别难听的话。我们知道了,非要揍他一顿不可。可奶奶不让打,还乐呵呵地说:‘别打,别打。骂家里人没关系,只要不骂别人就行了。’你说,让爷爷奶奶管教孩子,能管好吗?”
我争辩说:
“我们跟咱家老太太不一样,不会那么无原则地娇惯溺爱。你不要忘了,我们跟老太太可不同,我们都是知识分子。我还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教育资源是现成的。要不亲自培养孙子,那我这个专家级的‘教育资源“不就浪费了,这个专家不就白当了吗?”
夫人耐心地听完我的申辩,笑了笑说:
“看来,对带孙子的事,你是蓄谋已久,早有‘预谋’啊。不过,你究竟能不能带,那可不是你一相情愿的事。还要看儿女们让不让你带,给不给你这个‘效劳’的机会?你可别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他们不让带?那不可能。我给他们带孩子,全是‘义务’的,不收任何费用。一直培养到孙子上大学,不仅是‘全程’的,还是‘免费’的服务。这是天底下最便宜的事,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听完我的“服务承诺”,夫人禁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嘿,我还真没有说错!”
“没说错什么呀?”我愣怔怔地问。
“你不仅是个孙子迷,还是个老贱骨头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