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之十七:
《“好消息”、“坏消息”》
赵忠心
长期以来,中国人形成了这样一个逻辑:“高官”和“厚禄”有着必然的联系,“升官”和“发财”好像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
有的人身居官位,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办事,为百姓谋福祉。却凭借职权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敲诈勒索,疯狂地聚敛不义之财,以满足他们恶性膨胀的私欲。
而他们糊涂的父母则尽情享受,对金钱的来路却不闻不问,这无异于是助纣为虐。
然而,唐朝一位义母却对那些贪图钱财、助纣为虐的糊涂父母,深恶痛绝。不仅自己绝不做那样的母亲,还用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标准评价和引导已经为官的儿子,让人肃然起敬。
唐朝宰相崔玄暐的母亲卢氏,在儿子为官以后,谆谆教导儿子说:
“凡有儿子在外做官的父母,都盼望知道儿子的生活状况。我曾经听当朝宰相、姨表兄辛元驭(yu去声)说过这样的话:‘儿子从官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是好消息;若闻赀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说在外做官的儿子,所得俸禄,除维持一家人常人生活水平的开销以外,俸禄所剩无几。那么,这就是‘好消息’。假如有人说儿子在外做官,生活豪华奢侈,车马轻肥,这恰恰是‘坏消息’。
卢氏继续说:“遗憾的是,当今有些人并不这样看。你看有些做官的,经常给他们的父母送去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那些糊涂的父母,却见钱眼开,看儿子这样‘孝顺’,只知道盲目高兴,陶醉于享乐之中。而从不问这些财宝是从哪里得来,是怎样得来。当然,如果确实是为官所应得的俸禄,送给父母以尽孝心,这未可厚非。假如是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所得,这和盗窃有什么两样呢?做父母的不问来路,心安理得地收下这些不义之财,还为之欣喜。实际上这是在支持儿子做坏事!我绝不会做这样糊里糊涂的母亲。
“玄暐儿,你今天为官坐食俸禄,如果像那些为官的人一样,不忠于职守,不能做到廉洁清白,即便是你每天给我送牛、羊、猪肉供我享用,我也是有口难以下咽的。作为一个官吏,玩忽职守,不能尽职尽责,而是贪污受贿、敲诈勒索,那能对得起谁呢?你必须懂得这个道理,牢牢记住!”
在母亲卢氏的教育、监督下,崔玄暐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为官多年,一尘不染,以清白廉洁而著称。
这位母亲,对社会、人生看的深,看得透,可谓深明大义,令人敬佩!
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贪官。我绝对相信,绝大多数贪官的父母是不支持为官的儿女干这种违法乱纪的事的。
“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长期以来,这是中国代代相传的主流的价值趋向,审美标准,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观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价值取向、审美标准,早就被一些人抛到脑后。他们贪得无厌,见利忘义,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所谓的“声望”,采取贪污、受贿、诈骗,强取豪夺,不择手段地肆无忌惮地捞取不义之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以为这是“本事”。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生不如死,追悔莫及。
记得一个贪官受审时,声泪俱下地忏悔说:
“当初把这些不义之财带回家,母亲曾问我这钱的来路正不正?我欺骗母亲说来路是正的。我很后悔,如果当初听从母亲的教诲,就不会不会走到这一步。悔之晚矣!”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贪官的违法乱纪行为和应得的下场,真的是应验了这句老话。
老年人不见得个个都是“真理的化身”。但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社会、人生,毕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和认识。长辈的话,晚辈人不该充耳不闻,当耳旁风。
(2016年6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