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一百二十四:《如何对待孩子的”强嘴”》

分类: 家教杂说 |
古代家训中明确规定是“不许强嘴”的
孩子跟家长“强嘴”,强辩理由,顶撞家长,恐怕没有家长不生气的。而且,自古以来,孩子跟家长“强嘴”,在中国的家庭里是不允许的。
如《弟子规》中所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只有“听从”的义务,不论家长说得有理没理,对于不对,都没有辩驳的权利。就是父母明明是说得不对,也不能不听,如《家规辑要》中所说:
“子孙受长上诃责,不论是非,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
家长批评、训斥孩子,不论是非曲直,孩子就得伸着脖子听着,乖乖地言听计从,就是有理也不能辩白。
这本来是我国古代封建家族社会家庭里,给子孙制定的不讲理的“规矩”。但在今天,这个老“规矩”在中国许多家庭里至今还没有破除。只要一听到孩子“强嘴”,家长就认为是忤逆不孝,火冒三丈,甚至……。
难道孩子“强嘴”都是孩子的错?
难道孩子“强嘴”都是孩子的错?我以为,不尽然。
有时侯孩子是“强”得有理的。记得美国有这样一则小幽默:
儿子学习成绩不大好,父亲不满意,就责骂儿子说:
“像你这般年纪,人家华盛顿已经是名列全校第一名的高材生了。可你呢,真没出息!”
儿子不服气地望了望父亲,问父亲:
“请问:您现在有多大岁数了?”
父亲说:
“四十多岁了。问这个干嘛?”
儿子听后,不慌不忙地说:
“爸爸,像您这般年纪,人家华盛顿已经当上总统了。可您呢?”
这个孩子“强嘴”的态度是不能否定的。因为这孩子的“强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无可辩驳,是对家长违背逻辑的、不切实际的批评的一种理直气壮地反抗和抵制。
因为孩子的“态度”否定“内容”是不妥的
可话又说回来了,孩子有时侯的“强嘴”也只是态度不大好,他们所“强”的内容还是有事实依据的,有道理的,可取的。
比如,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处,或者是还没弄清事实真相就武断、粗暴地训斥孩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当面顶撞家长,就属于这种情况,很难完全避免。
家长要批评孩子“强嘴”,应该首先看孩子所“强”的内容对不对,孩子说得有理没理;然后,再说孩子的态度问题。就是态度不妥,也不能粗暴地训斥,应当耐心加以诱导才是。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口服心服。不能就是因为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不好,就全盘否定孩子“强”的思想内容。
批评孩子“强嘴”的态度是可以的,但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对无理的孩子强嘴也不能强行压制
对待此类孩子,家长最好还是不要采取“针锋相对、倚强凌弱”的态度,企图利用自己天赋的权势把孩子的“气焰”给硬压下去。你越压,他就会越发任性,越给你“较劲”。要是孩子犯起“牛脾气”来,“死猪不怕开水烫”,跟家长来个“鱼死网破”,弄得家长下了台,于事无补,何必呢?
遇上此类孩子只能采取心平气和的态度,缓解对抗状态,耐心给予批评、劝说、诱导;或者利用“时间”帮忙,尽量延迟批评、劝说、诱导,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说也不迟。
这当然需要家长要有很大的耐心,有高度的理智,有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确实是家长错了就要认错
若是家长本来说的就不对,不老老实实地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不对;而是说什么:“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以这种狡辩的方式来文过饰非;或是说“你吃我的喝我的,还不让我说!我说的不对,你也得听!”企图以大压小,以强凌弱,这是很不明智的。
像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强嘴”,就有点儿不大讲理了。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个性,也不会“压服”、“镇住”孩子,反而会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实在不可取。
必须明白,今天的孩子出生在新社会,成长在新时代,不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孩子,也不是像家长小时候那样“乖巧”、“顺从”了。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家长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一是,要教育孩子尊重家长,有话要跟家长好好说;
二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放下家长的“架子”,努力做开明、豁达的家长,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听得进孩子的意见。对孩子也应该是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家长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
三是,批评教育孩子,不仅要实事求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分寸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