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杂说”之一百一十一:《亲吻、拥抱孩子很重要吗?》

分类: 幼教杂说 |
《亲吻、拥抱孩子很重要吗?》
赵忠心
有家长问:对孩子爱抚、拥抱、亲吻,做这些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必要。这种观点对吗?
解答
父母的爱抚是孩子成长的基本需要,是孩子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抚、拥抱、亲吻,使孩子感到安全、舒适、满足,心里塌实。
初生的孩子,放在床上独自睡觉,往往睡得不是很塌实;在妈妈怀里睡,就像是胎儿还在母体里那样安睡,即或是亲吻、把孩子撒尿也不会惊醒。
母亲的爱抚和身体的接触,有利于形成母子情感的依恋,而孩子与母亲早期的情感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这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无与伦比的心理营养,不可或缺。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都有接近、依赖母亲并担心母亲离开的情感,这就是所谓“母子依恋”。母子依恋,实质上是婴幼儿与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将出生后6—12小时的婴猴放在实验室里饲养。笼子里放一只金属丝“母猴”和一只毛茸茸的人造“母猴”。虽然两只假“母猴”处都能吃到奶,但金属丝“母猴”全身冰冷,而毛茸茸的人造“母猴”则全身柔软而温暖。结果发现,不管毛茸茸的“母猴”是否供食,婴猴都花大量时间依偎在它的身上。
这说明,母子依恋的基本特征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营养,而是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来得到精神、心理的安慰。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个健康的婴儿都会形成对母亲的依恋。剥夺母子依恋的婴儿容易情绪不稳,不合群,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
早在十三世纪,西西里岛的统治者弗雷德里克二世曾经做过残酷的“母爱剥夺”的实验,结果那些孩子先后都夭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一些孤儿生活在国家设立的保育院,尽管那里的物质条件很好,保育人员也很尽心尽力。但那些孩子身心成长状况,远远比不上物质条件差、但有父母的孩子。原因是那些孩子缺少母爱的滋润。
缺乏爱抚的孩子会自卑,怕做游戏,怕接触他人,不敢探索,也会累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发展,甚至会出现性机能缺陷。
妈妈生下孩子,最好是自己亲自带。即或由于特殊原因只能交给别人带,不能亲自带,也一定要尽一切可能挤出时间拥抱、爱抚孩子。因为孩子天生地有这种需要。
孩子是母亲怀胎十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的,血肉相连,是母亲心目中的天使。安抚、拥抱、亲吻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凡是生理、心理状态正常的母亲,爱抚、亲吻、拥抱自己的小孩子,是一种本能,天然的欲望,是情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