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年轻父母面临的困惑》
赵忠心
家庭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家庭。
社会在不停地向前发展,家庭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发生变化。家庭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对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教育产生影响,使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由于上述家庭和家庭教育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年轻父母在子女培养教育的问题上,面临着许多的前所未有的困惑,诸如:
一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和家庭子女数量大为减少,年轻父母的教育意识普遍增强,都想加大子女培养教育上的时间、经济的投入;但现实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年轻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但因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教子成材无方。眼高手低,有志大才疏之感。
三是,面对社会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五花八门的子女培养教育的信息,年轻父母缺乏分辨、筛选和取舍的能力,感到手足无措。
四是,年轻父母有能力并舍得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但很迷茫,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投向哪里。
五是,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影响子女成长的不良社会因素日益增多,年轻父母难以预测和控制,不敢撒手让孩子接触社会。感到心神不定,担惊受怕。
六是,儿童健康发展需要减轻学习负担,但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配置很部均衡,升学竞争日趋激烈,孩子的压力有增无减,年轻父母感到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七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孩子们很早就掌握了获得信息的手段,常常必家长获得的信息还要快、还要多,打破了长期以来“成年人垄断信息”的局面,孩子们越来越不听大人(包括教师、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八是,在社会急剧变革过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两代人之间里的“代沟”日益突出,且不断加深。如何架起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困扰着许多年轻父母。
(“代沟”这个概念是美国女性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创用的,即心理学上的“代际隔阂”。)
九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垮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堤坝,但新观念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年轻父母希望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为人处世、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但感到很迷惘,不知道如何把握?
比如:诚实守信是不是就等于迂腐?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不是会吃亏?诚实守信教育是不是过时了?
诸如团结、友爱、谦虚、谦让、谦和、善良、怜悯、同情、包容等传统美德,在今天还是不是美德?要不要还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摩擦,是直接“打回去”,还是要忍让?忍让是不是软弱、没出息?
孩子向老师、领导反映同学的情况,跟“打小报告”是不是一个概念?
竞争是不是当今社会唯一的行为准则?还要不要提倡合作、协作、互助、容忍、让步、妥协?要不要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共事?如何与观点不一致的共事?
当今社会培养教育孩子,还要不要提倡坚强、勇敢、忍耐、探索、冒险?
科学技术发展了,劳动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要不要发扬?这种品德还要不要培养?
当今社会强调人的个性发展,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还要不要提倡?这二者的关系如何把握?
……
等等如此的若干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父母,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予以解答。
在我昨天的博文中,关于中国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今天的博文陈述的年轻父母的种种困惑,我只是做了简单的提示,供年轻父母们思考。
至于今天与家庭教育的这些发展变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发展变化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推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将发生哪些变化?还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深入研究、探索,以掌握家庭教育发展的规律,预测未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导未来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