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一百八十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24-08-11 09:28:28)
分类: 随笔
随笔之一百八十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随笔之一百八十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赵忠心

       一看到这个标题,句末我点了一个“?”,读者会立刻怀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绝对真理”呀。
        难道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吗?
       赵老师是不是怀疑一切,挑战一切?
       我不是怀疑一切,也不是挑战一切。我是希望大家对这句话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不论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还是没有学过的,人们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句话本身是对的,没有错误的。
       但这句话只是适应一定的对象,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场合,一定(特定——特别指定的)的兴趣。
       就是说,这句话并不适用所有人,所有事,所有场合,所有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并不是“一切”的、“全部”的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说这句话,常常是说孩子的知识学习。要使孩子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就要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但兴趣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现象,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现象。
       首先,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积极(主动)兴趣和消极(被动)兴趣,有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中心兴趣和非中心兴趣,等等。
       这是心理学的分类,属于兴趣的自然性的属性。
       除此以外,我还认为,兴趣这个概念是个“中性名词”。意思是说,兴趣高雅和低俗之分,
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有好坏之分,有有益或无益之分。
       这是兴趣的社会性的属性。
       比如说,孩子好阅读课外书,开开眼界,增长知识;好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这都是好的、有益的兴趣,应该肯定、鼓励。
       有的孩子就好玩游戏。游戏不是不能玩,问题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废寝忘食,把功课学习置于脑后,学习成绩大幅度滑落;有的孩子成天价痴迷追星,不读书学习,不思进取,没理想、抱负,这就是不好的、无益的兴趣。
       有的家长有家庭责任感,下班以后,主动做家务,关心老人,陪伴孩子,指导孩子学习,抽空还读书学习,进行业务进修,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好兴趣,值得赞赏。
       有的家长下班后,手中须臾不离手机,只是热衷于玩游戏、淘宝、跟朋友没完没了地穷聊或者打麻将、酗酒,不关心老人,不管孩子,不做家务,从不读书学习,这就是不好的兴趣,不值得赞赏。
       我的意思是说,兴趣除了有广阔程度、深浅程度和稳定性等品质以外,还有个“指向”的品质问题。就是说,还要看兴趣是朝那个方向追求。
       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笼而统之地说任何兴趣都是好的,都值得提倡、赞赏的,都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兴趣,驱使人们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力求认识、探究有益的事物,像是“诲人不倦”的最好的老师;
        而不好的兴趣,则是驱使人把大好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到无益的事物中,这是“毁人不倦”的最坏的老师。
       我之所以议论这个话题,是希望家长要关注、引导孩子选择正确、有益的兴趣指向;
       与此同时,家长对自己的兴趣指向,也要随时审视、不断调整,不能随心所欲、任性而为,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不能沉溺打麻将、酗酒之中,要选择积极向上的兴趣活动,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2019年7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