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杂说”之五十:《绝不能吃亏》

分类: 幼教杂说 |
标签: 要不要谦让、忍让

幼儿园小班乱成一锅粥
家长的训示:“谁要打你,你就更厉害地打回去!”
“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小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演习”,幼儿园应当是个“演习场”。要与别人和谐相处,没有谦让的品格是不能被社会所接纳的。
家长明示“不能吃亏”、“不要手软”的原因分析
第一, 跟年轻父母的“身份”和经历有直接关系。
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家长身上,有两个令人瞩目的标签:一个是“九0后”,一个是“独一代”。基本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绝大多数还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在一个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身份,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他们出生在盛世,很早就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高,思想解放不保守,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没有经历过风雨,对己对人没有承担过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差,心理年龄年实际年龄不相符。他们成长的年代,陈旧的道德传统被打破,新的道德思想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对传统美德并不很了解,盲目地全盘否定,道德思想状况比较混乱。
他们是家里“绝无仅有”的一棵“独苗”,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共处、合作,谦让、友爱、团结、互助的经历。在家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是在“被关注”、“被呵护”、“被恭维”中长大的,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当他们做了父母以后,面对宝贝似的“独二代”,他们自身的经历和道德修养状况,不能不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养态度。
第二,
鼓动孩子“以牙换牙,以眼还眼”不是对孩子的爱护
其实,这样教育孩子,不见得能占什么便宜。现在有的独生子女真够可以的,小霸王似的,不管什么好处和利益,就得自己是头一份儿,别人都得让着他,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能侵犯。“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也出手。”
孩子在家里,大人可以一切都顺着、让着。可到了幼儿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你说:谁该顺着谁,谁该让着谁呀?
要是遇上比自己弱的对手,大打出手,那是以强凌弱,不道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打伤了别的孩子,家长不仅要负责赔偿,还得要丢人、现眼。
可要是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相互斗殴,会两败俱伤;如果要是遇上比自己更凶猛、更狠毒的,更不要命的,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