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杂说”之一百九十一:《小孩子能打骂吗?》

(2024-05-30 04:56:40)
分类: 幼教杂说

“幼教杂说”之一百九十一:《小孩子能打骂吗?》

《小孩子能打骂吗?》 

 赵忠心

 家长打孩子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说起来,大多数人都反对,认为打孩子的确没有好处;但家长打自己孩子的现象,却却时有发生。这就像一个痼疾,久久未能在中国家庭中绝迹。虽然,今天打孩子的现象大为减少,但也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长打孩子,不仅伤害孩子身体,对心理的伤害更大。正如近年来流行的一首《挨打歌》所说的那样:

 

一次挨打战惊惊,两次挨打哭不停。

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

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

 

 这是说,孩子第一次挨打很害怕,因为从未尝过挨打的滋味;第二次挨打对挨打有了切身体验,就知道挨打是很痛苦的,于是哭个不停;第十次挨打,因为家长打孩子都是在气头上,知道哭也没用,只好紧皱眉头忍耐;孩子要是挨过一百次殴打,骨头就锻炼得硬朗了,不怕打了。要是挨过一千次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一身钢筋铁骨,根本不把挨打放在心上。就是说完全丧了失自尊心,变得软硬不吃,满不在乎,“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孩子到了那种“境界”,就是把“上帝”请来,恐怕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有人说,打孩子,是因为脾气不好。这不是理由。因为脾气不好的人,也不是见谁就动手打谁。见谁打谁的,那是精神出了问题。

  也有人说,孩子太气人了,说他不听,就是得打!这也不是理由。那要是外人气你,不听话,违逆你的意愿呢,你也上手就打人吗?绝不会的。不“投降”、不服从就打,那是地痞流氓头子。

   在欧美国家,家长打孩子的现象却很少。原因是,从古希腊斯巴达那时侯起,就把出生以后的孩子,都看成是国家的“财产”加以保护;家长在家里教育孩子,是“接受国家委托、替国家规培养教育民族的下一代”,当然不能随便打骂。若是随意打骂,就是侵犯人权,就是违法,法律就会干涉,一不留神,做父母的就有可能以虐待儿童罪,被送上法庭接受审判和处罚,甚至剥夺你的抚养、监护权。 

   中国家长之所以“打孩子”,主要是头脑里“子女私有观念”在作怪。中国过去,封建家长制思想盛行,家长是一家之主,拥有特权,没有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而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有权任意处置。过去,中国不是法治社会,家长采取什么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那是家里的私事,外人无权干预。因此,中国家长打自己孩子的现象,至今也没能绝迹。

要解决中国家长打孩子的问题,只有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就像欧美国家那样,才行。思想观念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惯性”特别强烈,而孩子私有观念赖以生存的“封建家长制”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孩子私有观念还会长期存在。因此,要彻底解决中国家长的思想观念问题,还需要一些时日。

一般家长打孩子,往往是孩子“直接违逆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公然向家长权威挑战;或者是做了“让家长特别生气、丢面子”的事。比如,孩子当众顶撞家长,让家长下不了台;不好好读书学习,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家长忍无可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批评家长,或邻居告状,让家长丢人现眼,等等。要是没有违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没有让家长丢人现眼,即或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见得“真打”。

家长“打孩子”的轻重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而主要是取决于是否“让家长丢了面子、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因此,与其说“打孩子”纯粹是为“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家长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发泄私愤,以“出气为快”,如此而已。

所以,打孩子的家长是很自私的。因为是拿孩子作“出气筒”,以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代价,来维护家长自己的“人格和自尊”。

其实,很多孩子挨家长的打骂,是很冤枉的。孩子的错误,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不是天生的,还不都是家长娇惯、放任、纵容和影响的结果。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毛病,一定是家长教育上的失误造成的。比如孩子不尊敬家长,家长很生气。如果平心静气地反思一下,看是不是跟自己平时的教育不当和身教不良有关系?也许这样想一想,也许你会认为孩子不该挨打,该挨打的,倒应该是自己。

家长管教孩子,是为让孩子学好,讲究文明。那么,“教育手段”也要讲究文明。因为“教育手段本身就是教育”,也具有教育作用。企图用“不文明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那等于是南辕北辙,肯定会是事与愿违。

比如,有一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无故欺负别的孩子,屡教不改,便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边揍边教训说:“你小小的年纪就欺负人,我让你没记性!”大巴掌雨点似地啪啪地落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边哭边求饶说:“我不打人了!再也不打人了!”而当父亲把他放下来后,那孩子却哭泣着说:“等我长大了再打。”

弄得那父亲哭笑不得。原来,那孩子从父亲的教育行为中得出一个“真理”:“小孩子是不能打人的,大人还是可以的。”

原苏联著名政治家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拷打、严厉和刑罚永远不能作为一种影响儿童心灵和良知的好方法,因为它们时常留给儿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暴行。拷打、严厉和刑罚不是养成儿童固执的脾气,便是养成他们不可挽救的怯懦的虚伪。”

我奉劝各位家长,最好不要做这种蠢事。

家长“打孩子”,一般都是在“气头儿”上,实在是“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情绪是高度冲动的,完全丧失了理智,失去了控制,对孩子有可能是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往往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没轻没重,大打出手,弄不好会完全是在“无意之中”而失手,以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极为严重的后果,饮憾终生。

就像前些年发生的青海省夏斐和湖北省夏辉被家长打死的事件,其实他们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亲骨肉给打死的企图,只是难以自制,不慎失手。然而,悲剧却出乎他们意料地真的发生了,后悔莫及。

       我诚心诚意地奉劝家长,遇到孩子出了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克制、克制、再克制,竭力避免高度冲动,要高抬贵手,手下留情。巴掌可以高高举起,但一定要轻轻落下。

    千万可不要“一失手”做出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