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杂说”之一百九十一:《小孩子能打骂吗?》

分类: 幼教杂说 |
《小孩子能打骂吗?》
一次挨打战惊惊,两次挨打哭不停。
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
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
要解决中国家长打孩子的问题,只有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就像欧美国家那样,才行。思想观念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惯性”特别强烈,而孩子私有观念赖以生存的“封建家长制”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孩子私有观念还会长期存在。因此,要彻底解决中国家长的思想观念问题,还需要一些时日。
一般家长打孩子,往往是孩子“直接违逆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公然向家长权威挑战;或者是做了“让家长特别生气、丢面子”的事。比如,孩子当众顶撞家长,让家长下不了台;不好好读书学习,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家长忍无可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批评家长,或邻居告状,让家长丢人现眼,等等。要是没有违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没有让家长丢人现眼,即或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见得“真打”。
家长“打孩子”的轻重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而主要是取决于是否“让家长丢了面子、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因此,与其说“打孩子”纯粹是为“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家长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发泄私愤,以“出气为快”,如此而已。
所以,打孩子的家长是很自私的。因为是拿孩子作“出气筒”,以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代价,来维护家长自己的“人格和自尊”。
其实,很多孩子挨家长的打骂,是很冤枉的。孩子的错误,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不是天生的,还不都是家长娇惯、放任、纵容和影响的结果。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毛病,一定是家长教育上的失误造成的。比如孩子不尊敬家长,家长很生气。如果平心静气地反思一下,看是不是跟自己平时的教育不当和身教不良有关系?也许这样想一想,也许你会认为孩子不该挨打,该挨打的,倒应该是自己。
家长管教孩子,是为让孩子学好,讲究文明。那么,“教育手段”也要讲究文明。因为“教育手段本身就是教育”,也具有教育作用。企图用“不文明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那等于是南辕北辙,肯定会是事与愿违。
比如,有一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无故欺负别的孩子,屡教不改,便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边揍边教训说:“你小小的年纪就欺负人,我让你没记性!”大巴掌雨点似地啪啪地落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边哭边求饶说:“我不打人了!再也不打人了!”而当父亲把他放下来后,那孩子却哭泣着说:“等我长大了再打。”
弄得那父亲哭笑不得。原来,那孩子从父亲的教育行为中得出一个“真理”:“小孩子是不能打人的,大人还是可以的。”
原苏联著名政治家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拷打、严厉和刑罚永远不能作为一种影响儿童心灵和良知的好方法,因为它们时常留给儿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暴行。拷打、严厉和刑罚不是养成儿童固执的脾气,便是养成他们不可挽救的怯懦的虚伪。”
我奉劝各位家长,最好不要做这种蠢事。
家长“打孩子”,一般都是在“气头儿”上,实在是“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情绪是高度冲动的,完全丧失了理智,失去了控制,对孩子有可能是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往往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没轻没重,大打出手,弄不好会完全是在“无意之中”而失手,以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极为严重的后果,饮憾终生。
就像前些年发生的青海省夏斐和湖北省夏辉被家长打死的事件,其实他们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亲骨肉给打死的企图,只是难以自制,不慎失手。然而,悲剧却出乎他们意料地真的发生了,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