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二百三十八:《列女传》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二百三十八:
《列女传》
赵忠心
“国际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这两个有关妇女的节日,无一例外的都是“舶来品”,从外国传入中国的。
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像我们中国从来没有人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不重视母亲在培养教育子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人甚至武断地说:我国直至21世纪才“发现母亲”。
其实,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开明人士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重视母亲在培养儿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部名叫《列女传》的著作,又叫《古列女传》,是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所作。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
请读者注意:不是《烈女传》。而是叫《列女传》。在中国传记史书中,有一种体裁叫做“列传”,即各个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列女传》,顾名思义,就是“列位(诸位)妇女的传记”,即专为各界知名的、有代表性的妇女所做的人物传记,记述了古代妇女的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妇女所作的传记。
刘向为何要撰写这样一部书?
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的影子。特别是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失宠后,竟然招来一批壮硕美男淫乱无度。光禄大夫刘向看到如此秽乱的宫廷,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广征博引,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了一部《列女传》。
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他之所以撰写这样一部书,是指望以此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
刘向将此书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但汉成帝虽嗟叹至三,频频予以嘉勉,却不讲实质性的话,也始终未做出实际的行动。然而,刘向的《列女传》却流传下来。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不断有人增写历来知名妇女的人物传记,名为《续列女传》、《列女传增广》、《广列女传》、《列女后传》等。
比如,东汉班昭撰有《续列女传》1卷,《续传》又收列女20人。三国两晋时期著名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黄埔嵩曾孙皇甫谧著《列女传》。到了晋朝,又得著名画家顾恺之为之一个个人物故事画出图像来。于是,《列女传》的影响才渐渐大了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列女传》比较著名的两个版本:一部是,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另一部,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
所编写的《列女传》。
另外,《后汉书》设有《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新元史》、《清史稿》等,都设有《列女传》。
在历来的《列女传》中,都有一篇是专门为教育子女有方、教子成材的母亲所列的传记,那就是《母仪》篇。
所谓“母仪”,即母亲的模范、榜样。
(2023年3月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