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二百四十八:《跟朋友谈如何分类、归类》

(2024-05-09 11:02:05)
分类: 随笔
《跟朋友谈如何分类、归类》
赵忠心

      刚才,我下楼在我们小区院子里散步,接到武汉一位朋友的电话。
       这位朋友是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
       她说,她积累了一些材料,一百个家庭教育的案例,要写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书。她打电话来,是问我如何将一百个案例分类、归类?
       她为难地说,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分类、归类。
       我说,这种事不难,不要着急,不要上火,认真思考、斟酌,总会做出满意的分类、归类。
       我说,把案例分类、归类,实际上就是我们成说的“分析问题”。我理解“分析”跟“综合”是相互对立的。“综合”是把分散的事物和成一个整体。而分析,就是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为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两个思维过程是相反的,背道而驰的。
       要做到这样,就得设法找出你收集的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和内部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归类了。
       我说,读书学习最为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这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提高思维能力。而分析问题,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用途十分广泛的思维能力,我经常在这方面训练我的孙女。
       我儿子家一共三口人:我的儿子、儿媳妇和孙女。
       我对孙女说,按照家庭成员的性别分类,你们家三口人如何分类?
       孙女说,一个男的,爸爸是一类;两个女的,我和妈妈是一类。
       按照姓氏分类,怎么分类?
       孙女说,我和爸爸都姓赵,我和爸爸是一类,妈妈姓杨,她一个人是一类。
       按照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分类,如何分类?
       孙女说,爸爸、妈妈是成年人,他们俩是一类;我是未成年人,我一个人是一类。
       我对打电话的这位朋友说,设置的分类、归类标准不同,分类、归类的类别则也不同。
      你可以静下心来,反复审视、思考,深入钻研,多次斟酌、实验,设置不同的分类标准,反复归纳,归类,一定能够做出自己满意的分类、归类来。
      我说,你先自己试一试,有了结论,可以将分类、归类的文稿传给我,我再帮你看看。
(2024年5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