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三十六:《邂逅》

(2023-08-27 05:44:38)
分类: 随笔
随笔三十六:《邂逅》


随笔三十六:

《邂逅》

赵忠心

昨天早晨,感觉天儿比较凉爽,心血来潮,跟夫人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护国寺小吃店吃早点。中途换乘一次车,要坐十六七站车才能到。

那里卖是传统老北京小吃,味道儿地道、纯正。货架子上摆放的小吃,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很是诱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我和夫人血糖都高,绝大多数我们只能享享“眼福”,享不了“口福”。只有有限的几种无糖的小吃,可供我们享用。

夫人喜欢吃店里的茶汤、油饼儿,我喜欢吃豆腐脑儿、芝麻烧饼夹牛肉。过一段时间,只有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想去吃一次解解馋。这馋虫儿要是长出来了,可真没的治。

别的小吃店虽然也有这些小吃,但味道儿不行,不是传统的老北京的那个味道儿,走了味儿了。我在北京住了近六十年了,也算是个“北京人”了,已经习惯了北京小吃的传统风味。

我估计,那些开小吃店的大师傅不是北京人。我都怀疑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传统的老北京小吃,根本不知道老北京小吃是何种味道儿。他们是模仿,制做的是“山寨”的“北京小吃”。老北京人是不会去吃的,只能糊弄那些“新北京人”。

小吃店的食客十有八九都是老年人。一进小吃店,就感觉像是敬老院的食堂。也有点儿类似广州一带的早茶店,吃早茶的顾客,也是老年人居多。我们每次去广州,朋友都要带我们去吃早茶,体察一下南方的风土人情。

食客到那里吃早点,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解饿、解馋品尝老北京风味儿或南方风味儿,大体都是去那个场合抒发一种莫名的怀旧情怀。

护国寺小吃店每天早晨都是人满为患,很难找到座位。去那里吃早点,得一个人排队采买,一个人寻找座位。要不,小吃买到了没有座位,你就得站着吃。

每次去那里吃早点,都是夫人排队选购,我负责找座位。我来回转了两圈,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快吃完了,就站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等座位。

我不经意地低头一看,噢,在座的这两位我认识:那位老太太是我上学时给我们楼道打扫卫生的阿姨,她的先生是学生食堂的大师傅。

我俯下身子,轻声说:

“阿姨,您好!您还认识我吗?”

阿姨缓缓抬起头,从上到下打量了好半天,只是疑惑不解地看着我,一个劲地直摇头,也没认出来。疑惑地说:

“不认识,不认识……”

我说:

“阿姨,您再仔细看看。您不认识我,我可认识您呀。我师大上学时,住的是学11楼。”

阿姨的眼睛突然一亮,似乎想起来了,说:

“你是住三楼吧?”

“是的,是的。我住楼的最西头儿,正对着楼道的那间,是331室。您记性可真好。我上学那年是1960年,1965年毕业。至今,已经过去五十六年了。那么多的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儿走了,一拨儿又来了,哪里都能记得住啊。”

“我们在学11楼住了五年,您天天不停地给我们收拾楼道、盥洗室、卫生间的卫生,我们天天见面,天天打招呼。您给我们的印象很深。

“阿姨,您现在还是那么精神。当年,您在我们楼上班时,很年轻,很漂亮,那可是我们学生心目中的大美人啊!”

阿姨笑了起来,又是摆手,又是摇头,不好意思地说:

“哪里啊!哪里呀!老了,老了,我都八十大几,奔九十的人了。”

“我说嘛,那个时候,我就估计,您也就比我们学生大个十来岁岁。我都快七十五岁了。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晃,都过去五六十年了,半个多世纪了。”

阿姨关切地问:

“你一直在师大上班吗?怎么没见过你啊?”

“我1965年毕业后,去和平门外的,我们学校的一附中工作了十五年。1980年才回到师大,至今也都三十六七年了。我住学校的宿舍时,搬了好几次家。最初是住老牛门旁边的工22楼,后搬到学校里边的工29楼,1991年搬到新建的丽泽8楼。我现在住京师园,2005年搬去的,在那里住了十多年了,很少来学校,咱们见面的机会少。”

我热情地邀请阿姨说:

“你们哪天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到我家坐坐。我请你们二老吃饭。”

没想到,吃早点的机会,遇到了五十年前的老熟人,还叙了叙旧。

我年轻时,小学、中学、大学,上学读书共十六年。数不清的老师教过我,也也有数不清的职员、工人照顾过我们这些学生。他们不辞辛苦,通过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由衷地感激他们。

做人得有良心,不能忘本。无论事业上做出多大的成就,社会地位有多高,有多大的名气,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这些普通劳动者。

(2016年7月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