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四十二:《拉大旗作虎皮》

(2023-03-25 04:58:43)
分类: 随笔
随笔之四十二:《拉大旗作虎皮》

随笔之四十二:

《拉大旗作虎皮》

赵忠心

 

关心家庭教育朋友上网搜索时,会发现,家庭教育领域文化公司、家庭教育网络、家庭教育研究院或研究所,有很多带有“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的头衔。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会觉得“来头不小”,便肃然起敬,信以为真,顶礼膜拜。

其实,这其中,十有八九是“拉大旗作虎皮”,是“山寨”的,冒充的,假的,忽悠人的,靠此“名号”大肆敛财的。真正有资格能用这些“名号”的,只是极少数。

能使用“国字头”的,都应该是在民政部备案的,诸如“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这是挂靠在全国妇联的一级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一个二级学术团体。“全国网上家长学校”,主办单位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协办单位是今日教育集团,支持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这些家庭教育社团和网络使用“国字头”是名实相符、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

其他带有“国字头”或“国际”、“世界”的家庭教育社团、文化公司、网络,基本上都是民办的,有的是一个人开办的,恐怕都涉嫌“冒名”。

那么,这些“冒名”的家庭教育社团、文化公司、网络,为什么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招摇过市、忽悠人们呢?

主要是缺乏严格的审查、管理,家庭教育市场混乱无序,就像“自由世界”,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家庭教育专家”自居。家庭教育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什么人都有,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没有“门槛”。

时至今日,国家劳动人事部从来没有批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据我所知,国家劳动人事部没有可能批准这个职业。

可打着这个旗号的人满天飞,开办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所、文化公司、网络的,大有人在。一些没有被相关部门委托的、与家庭教育毫无关系的社团、文化公司,还在以“高收费”为诱饵(因为收费低了,便认为是假的),继续招收、培训并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

前些年,有一个从监狱里提前释放的严重违法犯罪人员,开办了一个“家庭教育研究院”,自封“院长”,还成立了“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在社会上招摇过市,迷惑了人们多年。

家庭教育是“教育”。开办家庭教育文化公司,本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可现实情况是由区县工商部门审批,而“工商部门”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无法进行审核。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没有“门槛”,从业人员不需要任何的资质(学历、职业经历),只要有“启动资金”即可颁发营业执照。

这其中,有很多带有“国字头”的文化公司、研究单位,不是在大陆注册的,而是在香港注册的。

在香港注册带有“国字头”的名号,是很容易的。那些文化公司、研究单位到了内地开展活动,人们很难辨认,难免上当受骗。有的地区、县市政府,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投资家庭教育事业数以百万的经费,都被这些香港注册的所谓“国字头”的“山寨”文化公司带走。

为促使我国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家庭教育文化市场急需清理、整顿。

令人欣喜的是,民政部官网近日公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1998年版本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对比,此次条例明确“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字样的社团必须经严格批准,地方性社团不得以这类字样命名。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保俊介绍,对命名为“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等字样的社团进行严格把关,主要是由于当前一些“山寨社团”打着“中华”“中国”“世界”等旗号肆意敛财。

看来,这些冒名的带有“国字头”的家庭教育文化公司、研究院、研究所、网络,招摇过市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2016年8月5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