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态”之二十:我为什么要撰写《劝学诗》这套书

分类: 我的动态 |
(作者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理事长)
《劝学诗》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定价:40元(共两册)
===================================================
我为什么要撰写《劝学诗》这套书
中国历来都把“耕”、“读”当作传家继世的两件大事。这就是我国以耕读传家继世为主体特征的文明传统。
中国人相信书能化俗静气。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历来为人们所崇尚。尽管读书人的经济状况不大好,常常被称为“穷秀才”,但仍有许多人矢志不渝,皓首穷经。
中国人历来把教育子弟和晚辈人刻苦读书,作为长辈不可推卸的职责,作为最有价值的遗产。“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至上,人们都心浮气躁,身子坐不下来,心也安不下来,读书的兴趣日渐淡薄。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这都不是好现象,实在令人忧虑。
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要是不从小养成读书、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将来是要吃亏的,甚至会贻误终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必要的知识领悟和积累,急来抱佛脚,那是要误事的。
在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生急剧而深刻变革的今天,外国的文化刚刚传入中国,人们还没有很好地消化,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新的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思想偏差。比如,崇洋媚外,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民族虚无,无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引进、借鉴外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增强民族意识的自觉性,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化。引导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重新检视、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我国,做长辈的教育子弟和晚辈人刻苦读书学习,一般是言传身教,即口耳相传,以身作则。与此同时,一些文人学者,往往也利用诗词来劝勉子弟和晚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劝学诗词,其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名言警句,代代相传,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诸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名言警句,被视为金科玉律,从古到今,一直是许多好学者一生的座右铭,激励着人们刻苦读书,孜孜以求。“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这已经成为许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利用诗词教育子弟和晚辈人读书,一般都是父辈以自己一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读书学习的切身体验,教导、劝勉子弟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告之以他们读书的诀窍和方法。在众多劝勉子弟读书学习的诗词中,没有“套话”、“空话”、“大话”、“假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都是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见,都是父辈的肺腑之言。子弟们从中会深切地体验得到父辈的热切期望,也会学到优良的读书学习方法。
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学者,自然特别关心家长、教师和孩子。我编写这样一套书,一是要给家长和教师看,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读书的认识,以引导孩子热爱读书;更重要的是想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读一读,背一背,以增强读书的兴趣,学习读书的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不论是否有培养教育子女的任务,也不论任何职业和身份,认真地阅读这本书,你不仅会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会获得读书学习的勉励和激励,增强读书学习的内驱力,还会学到一些古文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
这套《劝学诗》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丰富,包括立志读书、勤学苦学、珍惜时间、读书方法、读书体会以及读书乐趣等等。文字简约凝炼,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意味深长,读者反复体味,定能受到熏陶、感染和激励。
《劝学诗》一书所收集的现代诗数量较少,主要是古体诗词。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我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说明。只要是有阅读能力的读者,都可以看得明白,理解诗词中的内容和含义。我努力做到老幼皆宜,雅俗共赏。
我满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执著,不辞艰辛,博览书传,矢志不渝,用了十多年的工夫撰写成此套书。该书所收集的都是原始资料,经过认真考证,详实、确凿、可靠,具有收藏价值。
希望人们喜欢我编写的这套书,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能抽空翻一翻,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惊异地发现,在浮躁的社会生活背后,还另有一个清新、优雅、美妙的世界,它具有巨大的魔力,引人入胜,令人陶醉。一旦进入其中,会感到其乐无穷,留连忘返。
《劝学诗》目录
秦朝—南朝
1、《乐府诗》:一、《长歌行》;二、《子夜歌》
2、《古诗十九首》:《古诗》(之一)
3、《谚语》
4、陶渊明:一、《命子》;二、《责子》;三、《杂诗》(其一)四、《读山海经》(其一)
5、吴均:《赠王桂阳》
唐朝
6、王梵志:一、《家教诗》(之一);二、《家教诗》(之二)
7、薛令之:《草堂吟》
8、颜真卿:《劝学》
9、杜甫: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二、《宗武生日》;三、
10、孟郊:一、《劝学》;二、《苦学吟》
11、韩愈:一、《对联》;二、《符读书城南》;三、《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四、《杂诗》(节录)
12、坎曼尔:《教子诗》
13、白居易:一、《闲坐看书贻诸少年》;二、《闻龟儿吟诗》
14、杜秋娘:《金缕衣》
15、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16、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17、卢肇:《嘲小儿》
18、杜荀鹤:一、《书斋即事》;二、《题弟侄书堂》
19、王贞白:《白鹿洞诗》
宋朝—元朝
20、宋真宗:《劝学诗》
21、《神童诗》:《劝学》(十四首)
22、欧阳修:《赠学者》
23、王安石:一、《赠外孙》;二、《无题》
24、傅尧俞:《草堂读书》
25、苏轼:一、《对联》;二、《海棠》;三、《并寄诸子侄》;四、
26、陈亚:《戒子孙诗》
27、郑侠:《教子孙读书》
28、张耒:《示秬秸》
29、陈师道:《绝句》(其四)
30、杨时:《此日不再得示同学》
31、叶梦得:《避暑录话》
32、余良弼:《课儿》
33、陆游:一、《对联》;二、《读书》;三、《示儿》;四、《五更读书示子》;五、《睡觉闻儿子读书》;六、《老学庵》;七、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解嘲》;九、《示子聿》(其一)十、《示子聿》(其二);十一、《病中示儿辈》
34、杨万里:《读诗》
35、朱熹:一、《观书有感二首》;二、《偶然成》;三、《九思》;四、《鹅湖寺和陆子寿》;五、《戏赠胜私老友》六、《偶题三首》;七、《对联》(三副)
36、太学生:《太学蕴道斋生绝句》
37、陆九渊:《读书》
38、辛弃疾:《闻科诏勉诸子》
39、刘过:《书院》
40、《三字经》:《劝学》(节选)
41、文天祥:《题钟圣举积学斋》
42、《童蒙须知》:《读书写文字》(三首)
43、于石:《示衢子》
44、翁森:《四时读书乐》
45、赵孟頫:《右耕.十月》
明朝
46、解缙:《对联》(两副)
47、方孝儒:一、《勉学诗》(之一);二、《勉学诗》(之二)
48、薛瑄:一、《示京子》;二、《示昌子》
49、于谦:一、《示冕》;二、《观书》
50、郭登:《咏蠹鱼》
51、陈白沙:一、《次韵张廷实读伊洛渊源录》;二、《自策示诸生》;三、《景阳读书朝连赋比勖之》;四、《田夜读》
52、胡居仁:《对联》
53、杨循吉:一、《题书厨》(之一);二、《题书厨》(之二)
54、王阳明:一、《书扇示正宪》;二、《示宪儿》;三、《传习录》(上)
55、王艮:《乐学诗》
56、杨爵:《勉仕男读书》
57、文嘉:一、《明日歌》;二、《今日歌》
58、海瑞:《对联》
59、杨继盛:《言志诗》
60、徐渭:《对联》(三副)
61、顾宪成:一、《题壁对联》;二、《题依庸堂对联》
62、汤显祖:《智志咏示子》
63、宋应星:《怜愚诗》
64、邝露:一、《寄鸿儿》;二、《寄闲儿》
65、杨廷麟:《示城儿》
66、黄氏:一、《训子诗三十韵》;二、《百字令.戒子》
清朝
67、陈确:一、《书示两儿》;二、《芾孙》
68、施闰章:《古意》
69、王夫之:《示侄孙生蕃》(节录)
70、柴静仪:《勖用济》
71、郑成功:《对联》
72、王士祯:《对联》(两副)
73、朱经:一、《责己》;二、《惜日》
74、蒲松龄:一、《示儿》;二、《钞书成,适家送故袍至,作此寄诸儿》
75、沈涵:《对联》
76、刘岩:《杂诗》(二首)
77、谢道承:《忆母劝学诗》
78、王懋宏:《书示儿辈九月十一日》
79、屈复:《偶然作》
80、李果:《示两儿》(三首)
81、郑板桥:《对联》(三副)
82、吴敬梓:《对联》
83、袁牧:一、《新正十一日还山》;二、《读书》(之一);三、《读书》(之二);四、《对联》
84、张月楼:《自忏》
85、梁同书:《对联》(三副)
86、纪昀:《对联》(两副)
87、蒋士铨:《再示知让》(节录)
88、赵翼:《闲居读书》
89、顾光旭:《对联》
90、彭元端:《对联》
91、法式善:《读书》
92、李汝珍:《对联》
93、欧阳厚均:《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选四)
94、朱(王存):《对联》
95、包世臣:《对联》(两副)
96、邓廷桢:《对联》(两副)
97、陶澍:《对联》(两副)
98、潘际云:《厂桥》
99、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00、《弟子规》:节选(五)
101、《增广贤文》:(摘录)
102、张维屏:《读书》
103、龚自珍:一、《己亥杂诗》(三0二);二、《己亥杂诗》(三0三)
104、魏源:一、《读书吟示儿耆五首》(之一);二、《读书吟示儿耆五首》(之五);三、《对联》(四副)
105、何绍基:《对联》(两副)
106、翁同和:《对联》(四副)
107、吴獬:《对联》(两副)
108、冯煦:《对联》
109、钟耘舫:《对联》
近代
110、康有为:《属草堂诸子汇刻其功课簿三首》
111、谭嗣同:《对联》(二副)
112、蔡元培:《对联》
113、忧患生:《女学生》
114、金缨:《格言联璧》(节录)
115、《幼学诗》(九首):一、《有志》;二、《惜时》;三、《划粥》;四、《惜阴》;五、《苦读》;六、《苦练》;七、《知疑》;八、《学喻》;九、《学忌》
现代
116、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117、陈爱珠:《挽联》
118、张澜:一、《喜次子崿自欧洲归》;二、《自勖并勖儿女》
119、梁启超:《鹊桥仙.自题小影寄思成》
120、沈钧儒:《对联》
121、牛允明:《示儿亚云亚霆》
122、徐特立:一、《对联》;二、《徐乾三十初度》
123、于右任:《内子高仲林送楞女入京成亲,媵之以诗》
124、鲁迅:《对联》
125、谢觉哉:一、《与女儿等谈红色接班人》;二、《示儿》
126、董必武:一、《惜时》;二、《看乒乓球锦标赛》;三、《今年初日翚儿适满二十二周岁为诗祝之》;四、《勉翮儿》
127、李大钊:《对联》
128、陶行知:一、《问到底》;二、《自勉并勉同志》;三、《纪念牛顿与伽利略》;四、《攀智识塔》;五、《手脑相长歌》;六、《三代》;七、《慈母读书图》;八、《对联》(四副)
129、范文澜:《对联》
130、毛泽东:《对联》(两副)
131、徐悲鸿:《对联》
132、茅盾:《八十自述》
133、叶剑英:《给叶楚梅的信》
134、周恩来:《对联》
135、袁玉冰:《勖弟》
136、王力:《示缉宪儿》
137、俞平伯:《对联》(三副)
138、陈毅:一、《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二、《示女儿》
139、张报:《送岑儿赴加拿大留学》
140、林正良:《狱中勉诸儿》
141、廖沫沙:《祝小女儿新婚》
142、刘金轩:《为儿上学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