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话讲座”之二十: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2022-08-05 06:02:32)
分类: 讲话讲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12年。我的学生厉育纲跟我一起接受新浪网采访。

===========================================

在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之三)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研究的启示

厉育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系主任)

 

我是赵忠心老师的学生,代表其海内外弟子首先发言(后面晏红还会发言),首先要为自己的无为感到惭愧。我走上家庭教育之路完全是因为 1993年在北师大选修了赵老师的《家庭教育学》的课程, 1995年,有幸考入赵老师门下。

在二十多年里,我亲眼目睹了赵老师“许身家教,孜孜耕耘”的执着,在家庭教育还是被大多数学者视为“小儿科”不登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大堂时,坚守对家教研究的初衷,“板凳坐得十年冷”(一举成名天下知)。随着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家教话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热点,我们不能不折服赵老师的“先知”精神。

如今,赵老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已经超过35年,在回顾其家庭教育研究历程和家庭教育思想时,作为学生,我有特殊的感受要和大家分享。

赵老师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基本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特色家庭教育体系的建设者、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宝库的守护者,也是家庭教育真理的呐喊者。

一、孜孜不倦,学思结合:家庭教育基本理论的开拓者

 赵忠心老师坚信,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高度发达的时代,家庭教育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必然有其存在的基础,有其特殊规律。这是他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家庭教育本体思考的基础性研究,他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性质、特点、发展史、影响因素,使家庭教育研究提高到了认识论的层面,力图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

  赵老师认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它是一种“私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是“终身教育”。具体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在于:实施教育的环境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确定培养目的依据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组织管理不同。家庭教育的优势是“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在于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容易感情用事、比较封闭。他采用辩证法,内外结合,对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

  正是这些基础性研究,使我们对家教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表层的、肤浅的认识。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实践研究(应用性研究),如果把科学研究比作一棵大树,基础性的研究可以说是这棵大树的“根”,实践研究是大树的“枝叶”。“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相比之下,我自己很惭愧,除了多年以前撰写了一篇关于《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的思考》之外,乏善可陈。

   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特色家教体系的建设者

赵忠心老师在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基础上,力图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他认为,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必须解决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问题。

赵老师认为 “古为今用”是纵向观察,解决“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洋为中用”则是横向观察,在中外比较中彰显中国特色。

当前,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家庭教育文化在年轻一代身上已经没有留下多深的烙印和痕迹,很多年轻的父母,很少甚至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教育子女的“武器”。很多年轻父母教育孩子遇到了问题,不再查阅、遵循家族老辈人的训示,而是翻阅外国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书,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子女的经验。赵老师肯定这是一种进步的同时,也担心父母们数典忘祖,否定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价值,因为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比更具有民族性。

 他认为,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家庭教育传统文化,要有所扬弃,既要大力继承发扬精华,也要摒弃糟粕;对外国先进的家庭教育文化,要大胆借鉴,拒绝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引进时要认真筛选、咀嚼、消化、吸收,不能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因为中外文化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需要,有所选择、取舍,并努力使之本土化。

他不主张就事论事地研究家庭教育,而是要放开眼界,观察、研究社会对家庭教育影响和制约,是怎么影响和制约的。只有研究透彻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才能揭示社会生活和家庭教育的必然联系,才能变革家庭教育,最终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赵老师的代表作《家庭教育学》可以说这样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家庭教育学理论著作,它广泛借鉴、吸收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既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技能与艺术;既探讨了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又分析了特殊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残缺家庭、超常、低常、行为不良儿童青少年家庭等)的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写出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心系传统家教精华:家庭教育思想史的守护者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未来。一个国家的国民家教行为常常受该国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史更能让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家庭教育方式的来龙去脉。

 赵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学生:中国家庭教育史是一座宝库,我们自己要懂得珍惜。身为学生,我们十分佩服他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典籍如数家珍,他很自豪地跟我们学生说,这是他“坐冷板凳”的成果。在没有复印机、扫描仪的年代,赵老师收集资料只能靠手抄,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抄完了《列女传》、《颜氏家训》、《温公家范》等上百万字的资料,摞起来足足有一两尺厚。

 正是在对古代的家庭教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中国家训名篇》、《古今名人教子家书》、《古今名人教子诗词》、《古今父范》、《古今母仪》、《古今家教文革》、《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神童》等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还研究了国外的家庭教育经验和理论,出版了《中外家庭教育荟萃》、《大师的阶梯》、《大师关键的一步》等外国家庭教育思想史方面的著作,介绍了国外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理念,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用书。

四、振臂疾呼,心系儿童:家庭教育的呐喊者

 赵老师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但他始终对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给予理性关怀,为家教难题号脉,为家教导向把关。他像个孤军作战的斗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站出来说实话说真话,反对家庭教育学校化,反对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反对人造神童,旗帜鲜明地把家庭教育的科学真理展现给大众,引导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如今,他将目光转向少年儿童文化安全,他呼吁加强母语教育,警惕西方文化价值观在早期教育领域的侵袭,呼吁不要将孩子培养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再次感谢赵忠心老师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做出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