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一百九十二:
《真相大白》
赵忠心
前天,9月8日,我们收到一份从广东中山市寄来的快递。
我打开包装一看,是一箱澳门特产——雪花杏仁片。
包装箱上,我的姓名、住址、电话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没有寄件人的名字、地址和电话。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我有很多的学生和朋友。
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番禺、汕尾等地都有。
唯独没有在中山市的。
我估计是学生或朋友给我们寄来的教师节的礼物。
经仔细查看,包装箱上有“欧阳”的姓名,也有电话。我的学生中,没有姓“欧阳”的呀?
我试着打电话过去,小心谨慎地做了自我介绍,说收到了一个邮件。我问,邮件是您寄的吗?您认识我吗?
对方说,我们这里是中山市的一个糕点店铺。我们并不认识您。是您的一个学生委托我们寄给你的。
学生寄的?哪位学生?还是不得而知。
两三天了,我们一直在纳闷儿:究竟是谁在做好事不留名呀?我们不能享用了几千里之外寄来的从未品尝过的好吃的点心,不向人家表示感谢,那多没礼貌呀!
终于有了答案。
昨天晚上九点多,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我心想,都这么晚了,是哪位还在打电话?难道有什么急事儿?
噢,是香港凤凰生活网的总编打来的。
前几个月,这位总编专程来我家,做过一次专题采访,我们交谈了三四个小时。经他认真整理,在凤凰生活网上发表了近万字的采访文稿。
这位总编问道:
“赵先生,我是亦非呀。前几天,我寄了一箱澳门特产,您收到了吗?”
我赶紧说:
“收到了,收到了。亦非先生,真相终于大白了!好几天了,我们一直纳闷儿,这是哪位寄的呀?也不写明寄件人的姓名和地址,攥着拳头让我们猜呀!我们享用了从未吃过的美食,也不能表示感谢,那多没礼貌呀!谢谢你惦记我们!谢谢!”
总编先生赶忙说:
“赵先生,不用谢,不用谢!我只是略表心意。前几天,我去澳门办事,突然想到教师节快到了,得给赵先生和师母送点儿礼物。送多了,又怕你们吃不了,就在澳门买了点儿北京难以见到的特产,请您和师母尝尝鲜。我到了中山市,托朋友寄给你们的,就说是寄给我老师的。我没留我的名字。收到了就好,不用谢,不用谢。”
原来对待这位总编,冒用我学生的“身份”,给我寄祝贺节日的礼物。我和老伴激动、感激不已。
最近,香港的情况令人不安。
我顺便问他,此时此刻说话方便不方便?
他说,可以说话。还有什么事吗?赵先生。
我很谨慎地询问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了解到的香港的有关情况。
我们在电话里交谈了一二十分钟。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多得多。
总编说,过些日子,我又要去北京。到时候,我去您家,我们再更深入地聊。
(2019年9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