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一百六十九:《闭门谢客》

(2018-10-28 08:59:31)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随笔之一百六十九:《闭门谢客》



随笔之一百六十九:
《闭门谢客》
赵忠心

       今天早晨吃早点的时候,老伴说,殷慕慈在微信中发来短信,说星期一要和陈老师一起来看望你。
      五月份,我刚出院时,陈老师就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看望我。让我给婉言谢绝了。因为陈老师整整比我大十岁,且行动不便,拄上了拐棍,膝盖出了问题。
      这个叫殷慕慈的,是个女学生,我的一个老学生,也有六十多岁了。
      五十多年前,我在师大附中做团委书记时,她是我的学生。那个时候,我是刚刚工作不久的,还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青年;这个学生是初三的中学生,也就十四五岁吧。
      1968年,学生们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报名去农村插队,参加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去内蒙古兵团插队落户,殷慕慈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算是“臭老九”,属于出身不好的家庭。
      当时,我是学校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因为殷慕慈是父母身边唯一的孩子,我顶住舆论的压力,没让她这个出身“不好”的学生去遥远的内蒙古,而是把她安排去了京郊大兴县农村插队,留在她父母的身边。
      照顾有困难的学生的家庭,这本来是我职权之内的事。事情也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几十年来,殷慕慈却一直对我心存感激,觉得我对她有什么大恩大德,想方设法寻找我,要报答我。好不容易在去年五月份,终于找到我的联系方式
      殷慕慈所说的这个陈老师,是一位研究苏联文学的专家。
当年,在附中,她是教殷慕慈他们外语课的老师。后来,陈老师跟我一样,是先后从附中调回师大的。她既是我多年的老同事,也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陈老师家原有一个女儿,独生女,在二十多岁时早夭,是失独家庭。陈老师夫妇都年事已高,陈老师八十六岁,她的先生是位“老革命”,九十高龄,且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
      殷慕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学生。几十年来,从做母亲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做了奶奶,她一直跟陈老师保持联系,还经常去陈老师家,照帮助、顾陈老师夫妇。
      去年找到我后,殷慕慈夫妇将我们夫妇和陈老师夫妇约到一起,我们进行了分别半个世纪以后的第一次隆重的聚会,以表达对我半个世纪之前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时对她特殊照顾的感激之情。
      近些日子,我和老伴都患了感冒,咳嗽、咳痰不止。也许是因为换季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这些日子,去济南当天打来回,回来后又立即在北京讲课,太累了,经不起折腾了。
      我一听殷慕慈和陈老师明天要来看望我,我赶紧跟老伴说,一会儿你赶紧给殷慕慈打电话,别让他们来咱们家,怕传染他们,特别是怕传染年近九旬的陈老师。
       我们夫妇患感冒以后,不仅很少出门,深居简出;也不接待客人来访,闭门谢客。怕传染别人。
       陈老师的先生去了敬老院,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神智也不怎么清醒了。陈老师还要拄着拐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先生,送药,给护工送工资。她是家里的精神支柱,要是被传染了感冒,这事可就麻烦了。
      饭后,老伴赶紧给殷慕慈通了电话,谢谢他们好意,并说明了我和老伴生病的情况。说等我们病好了,希望找个合适的时间,我和老伴去看望陈老师和殷慕慈
       老伴说,殷慕慈在电话里说,陈老师还是执意想来我们家。
       一是,她知道我前几个月曾生病住院,做了手术,她一定要亲自来我们家看望我这个“老小弟弟”;
      二是,她还从来没有来过我们的新家,要看看我们的新居;
      三是,前些日子,老伴听说陈老师腿脚出了问题,都下不了楼了。曾给陈老师送过一些亲手蒸的包子,让陈老师尽量少下楼,少出门。陈老师非常感激我老伴的善良,陈老师说一定要登门致谢。
      殷慕慈在电话里还说,特别喜欢吃老伴给她蒸的包子。
     老伴在电话里跟殷慕慈说,那好吧!过些日子,等我们病好了以后,找个好天儿来。本来我想,你们来了,请你们到外边吃饭。既然陈老师喜欢吃我做的饭,我们就在家里吃。
      你们哪天来我们家,事先给我打电话,我给你们包三鲜馅的饺子。我再给陈老师蒸点儿包子,让陈老师带回家,不想做饭时,好接个短儿。
            (2018年10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