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生活”之十:《我再也不染发了》

(2018-09-17 06:51:10)
分类: 老年生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的《家庭教育学》一著作第三版出版。为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一号楼。邮政编码:100081   邮购电话:(010)5875.8866    5875.8833
=================================================================

分类:老年生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二十多年前,我五十多岁时的照片。由济南电视台的记者拍照。那个时候,形象、精神状态还可以。现在,老了,老气横秋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编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故宫筒子河边2012年10月2日(年七十一岁)


    《我再也不染发了》

赵忠心

(1999年)

 

    由于几十年如一日读书、教书、写书,刚过“知天命”之年,双鬓就开始出现斑白;年近花甲,进而头发花白。

    古人说:“皓首穷经”。“皓首”(白发)是“穷经”(钻研经书)的标志。看来,这二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还不到花甲之年,有时,在路上遇到不认识的小孩子,也大声喊我“爷爷”。看来,在孩子们眼里,我完全有资格当“爷爷”了。

我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头发依然茂盛繁密。红光满面,脸上也没有什么皱纹,身板笔直,走路轻快,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人们称我是“鹤发童颜”。我很欣慰。

在同事、朋友们的眼里,我并像是奔六十的人,他们看我也就像40多岁,说要是再把头发染一染,会更显得更年轻,“少相”,更神采奕奕,潇洒倜倘。这话我爱听。

起初,同事的劝说,并没有使我动心。心想,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潇洒倜傥”什么呀。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很注重外表的修饰;人到了老年,则应该注重“内功”的修炼。特别我们读书人,头发花白并不影响人的自信,就像前人说的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了岁数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学养的自我修炼上。过分地修饰外表,会让人感到轻浮。作为知识分子,头发白显得阅历丰富,老成持重,它想白让它白就是了。爱咋地就咋地。

没想到,我的头发花白也引起一些不熟悉的人的过分地关注。

常有初次见面的人,一见我就关切地问:

“老先生,您退休了吧?”

这些人不懂得人情世故,真是不会说话,不懂得说话的“技巧”。一般询问别人的年龄,都是尽量往“小”里说,就是会“讨巧”。比如,见到40多岁的人,应该说“你还不到30岁吧?”或说“你有二十几岁啦?”见到六十岁的老人,应该说您还不到五十吧?这么说话,多让人爱听。

我还不到六十岁,怎么就说我退休不退休呢?我是那么“老相”,那么“未老先衰”吗?大学教授要到六十多岁才退休呢。问候虽然是表现关切,但这种“关切”真使人心里不悦。

看来,全是我“花白的头发”惹的事,使那些不大熟悉的人发出“退休没退休”的令人尴尬的问候。也别怪别人,要怪,就怪自己的头发。

在别人的眼里,我都老得不像样子了,是花白的头发使我“未老先衰”。于是,在我的同事、学生多次撺掇下,我终于把头发给染了。

    我对着镜子一照:嘿!一头乌黑的头发,还真是年轻多了,像个大小伙子似的。这染发水还真够神奇的,能使人“返老还童”!

我家楼下有一个私人开的托儿所,每天到一定时侯,阿姨就把孩子们带到楼前的草坪上玩耍。在没有染发以前,孩子们见了我,都异口同声地喊我:

“爷爷好,爷爷好!”

听到孩子们那铜铃般的喊“爷爷”的声音,真是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尽管我还只是个“候补”的爷爷。

当我染了头发以后,有一天楼下的孩子们见了我,还是“异口同声”地,不过,让我非常吃惊的是,孩子们喊的不再是我爱听的“爷爷好”了,而是“叔叔好!叔叔好!”

我突然愣住了,孩子们不是在叫我吧?我环顾四周,除我以外,旁边再没有别的人了。由此,我极不情愿地断定:这是在叫我“叔叔”。

嘿,怎么“降了一辈儿”,转眼之间,一不留神,我一下子由“爷爷”变成“叔叔”了?

我上下自我打量了一番,我所穿的衣服还是平时穿的那衣服,打扮也是平时的打扮,怎么孩子们不认识我了。我弯下腰,和蔼地问:

“小朋友,你们不认识爷爷了?我是爷爷呀!”

“不,你是叔叔,你不是爷爷!”

孩子们天真地摇摇头、摆摆手说。

“怎么不是爷爷?你们再仔细看看。”

我直起腰,摊开两手,努力展示着自己神采奕奕、潇洒倜倘的风采。孩子们用小手指着我的头发认真地说:

“你是叔叔.你看,你的头发是黑的!”

噢,我明白了,孩子们有他们独特的识别、评判标准,是从头发的黑白来判断人的年龄和排辈份的。

真是的,把头发染了染,自我感觉倒是年轻了;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整整降了一辈儿,我亏大发了。这话是怎么说的!

我后悔染了头发,后悔极了:自己没有孙子,我这个“孙子迷”想先过过当“业余爷爷”的“瘾”,也不成了。这头发可不能再染了,头发白就让它白好了,管它潇洒不潇洒,倜倘不倜倘,我还是乐于听孩子们喊我“爷爷”。

看来,染头发,只能“骗”过小孩子,“骗”得了生人。是骗不了大人的,骗不了熟人的。这头发不能再染,还是老成持重一点儿好。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染过头发。

(沈阳。《健康月刊》1999年第五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