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在中国科学学会座谈会上讲话)
===================================
随笔之六十四:
《又一个“加塞儿”的》
(2016年12月14日)
赵忠心
12月10日上午,在济南出席山东省家庭教育立法可能性研讨会讲话。午饭后稍事休息,下午,发扬“继续革命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给齐鲁晚报组织的幼儿家长讲了两个小时的课。
当晚的车票是晚六点10分的。怕没时间到宾馆取行李,从宾馆出来讲课时,就带上了行李,为的是讲完课,就径直奔火车站。晚上10点钟回到家里。
12月16日,我将偕夫人去太原,给一个学龄前家庭教育研讨会做学术报告。
这段时间,日程太紧张了。上个月下旬,去青岛连续讲了两天,上下午每天两讲,共四个单元的课。最后一个单元的课讲完后,直奔火车站返京。
12月1日,在北京西郊出席红旗出版社举办的“书香三八”阅读活动颁奖会。
12月2日去京郊通州讲学。
12月9日去济南出席山东省家庭教育立法可能性研讨会,10日夜里返京。
12月12日下午,接受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记者采访,录像到天黑。
这一段时间的安排,太过密集了。
12月10日夜里10点回到家后,我 心想,这几天可以喘口气儿,踏踏实实地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准备去山西了。
12月9日去济南出席家庭教育立法研讨会,就是临时“临时加塞儿”的。没想到,又一个“加塞儿”的来了。
全国妇联的儿童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昨天下午来电话,说《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11—2015年)》,有几个课题结题需要评审。赵老师,您是我们多年的评审专家组成员了,请您务必出席。
我说,16日我要去太原。
电话那边问:
“赵老师,您哪天回来?”
我说:“最早18日晚上,才能返京。”
我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婉言谢绝他们的邀请,逃避这项任务。我心想,我终于可以躲过“这一劫”了。
还是没想到。
电话那边平静地说:
“那好,赵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什么时候开会,根据您的时间定。那就定在20日上午开评审会吧。赵老师,您看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赵老师。”
你说,他们死盯着我,绝不放弃,我能怎么办?只能答应。
最后,还叮嘱说:
“赵老师,没有多少材料,也就四份开题报告。这两天您抽空给看看,写出评语。然后,传给我们。”
我无语。
这不能责怪他们没有“眼力劲儿”。因为他们并不清楚我的工作日程之紧张。
我跟全国妇联合作多少年了,从1980年开始,都是几十年了。光跟全国妇联的儿童部长,我就合作了七任。2014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的职务就已经卸任,“无官一身轻“了”。可我们已经成为老朋友,不能不帮他们忙。
但我的休息计划,却泡汤了。
这一路走来,我回想了一下,对别人请求我帮忙,我还从未因为“劳累”而拒绝过,可以说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除非是没有时间安排。
我毕竟不年轻了,已是“七张半”了,“廉颇老矣”,只是“尚能饭”。不能再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了。
觉得有点儿劳累了,精力不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多为社会多点儿事,可以开始说“不”了。
(2016年12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