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修养”之一百零五:《父子俱清廉》
(2017-06-30 05:28:24)分类: 父母修养 |
《父子俱清廉》
赵忠心
临别的时侯,胡质给儿子拿出一匹绢来,让他作路费用。胡威双手接过那匹绢,想到了父亲一向廉洁奉公,生活节俭,从不吃贿赂,就随口问了父亲一句:
“父亲,这绢是哪里来的?”
胡质一听,儿子的话,是不是以为这是不义之财,显然是不信任我这做父亲的。他有点生气。可转念一想,儿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儿子在自己的影响下,也很懂事了,还是非常高兴。就笑着答道:
“这是朝廷给我的俸禄,我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儿子,这不是什么贿赂,你放心好啦。不义之财,父亲是分文不取的。”
听父亲这么一说,胡威这才放心地收起白绢,整理好简单的行装,准备就要起身回家了。
胡质手下的一位官员和胡质是同乡,听说胡质的儿子要回家,认为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也准备回家探亲,正好与胡威结伴而行。那位官员心想:
“真是天助我也。有刺史的儿子和我同路,这回就万无一失……”
他找到胡质说:
“大人,我回家同公子一路同行,我可以帮你照顾公子,就请大人放心好了。”
胡威从老家来荆州是一个人单独来的,胡质觉得,儿子一个人回去,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胡质转念又一想:路上有个人相伴,这我就更放心了。于是,就答应这个官员的请求,让儿子与他一块启程上路。
一路上,那个官员对胡威照顾得相当周到。每到一站,都是帮助胡威安排好住宿,又是倒茶,又是送饭。起初,胡威觉得那个官员这样殷勤地照顾他,不过是为了讨好父亲,以便以后有机会好提拔他。因此,没有再过多去深思。
后来,胡威才注意到,那官员随身携带的行装特别多。胡威犯了疑心:他怎么随身带这么多的东西呀?
开始,胡威没有去问那个官员都带了些什么东西。因为是第一次见面,还不太熟,不好问这问那。两人同路走了几天,朝夕相处,相互间渐渐熟悉了起来,胡威就试着随便打听一下,问带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那个官员看同路的没有别人,又快到家了,也没有什么戒备了,就如实告诉胡威说,带的是丝绢布匹、金银首饰、药材土产等物品。
胡威一听,心里立刻就明白了:就凭他那么一个小官,能有这么多财产,肯定是不义之财!他父亲比那个官员官职大多了,俸禄也多多了,可父亲从来没有节省出这么多财产来。看来,他这是将搜刮来的大量民财,借此机会送回老家去。
胡威回到家里,立刻写信将在路上的经历事情,告诉了父亲,并提醒父亲要严格教育部下,可别上那些专门拍马屁的人的当。
父亲受到儿子的信以后,立刻派人进行深入调查。果然,经调查,那个同乡官员真是个贪官,他凭借职权,搜刮民财。胡质严肃处理了那个贪官。
胡威长大以后,不管是在地方上做官,还是到朝廷中任职,他总是一心为国效劳,为百姓办事,从不凭借职权贪污受贿,始终是一身清白。晋武帝司马炎很赏识他。
在他任刺史以后,有一次,司马炎问胡威:
“你说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一些?”
胡威稍稍思索了一下,说:
“我不如我的父亲。因为我父亲做了清正廉洁的好事,是生怕别人知道,从来不张扬。而我呢,虽然也清正廉洁,但就怕别人不知道。”
司马炎听了,更加赏识他,称赞说:
“你不仅有清正廉洁的好品德,还有谦虚的美德呢!”
胡威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同父亲一样的清正廉洁。这真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