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之五)
《我的感悟》
河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姚鸿昌
2016年4月9日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研讨会”。
我是一位普通家长。四十多年前,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面对孩子是我们大人第二次成长的机遇,我抓住了这次机遇,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创建了一个和谐之家,并从“家”出发,走上了发明创造道路,完成了一项项科研成果,受到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的表彰,被破格晋升了高级职称。
今天,我正在向孙子女学习中实现着人生第三次成长,秋金有慧增慧有“悟”,这次成长,让我爱上了读书,懂得了反思,于是有了一个个人生感悟,也渐渐远离了隔代教育尴尬。
有幸在人生之秋认识了赵忠心教授,并在他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论坛,还被推选为第二届学会理事。
这些年来,不仅在学会活动中能及时聆听到赵教授的报告,得到赵教授亲笔签名的赠书,而且在与老人家近距离沟通交流中,获得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这位智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也开始认真研究他的思想,并把感悟写成了一本本著作和论文。
今天参加赵忠心教授家庭教育思想研讨会,愿把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以期得到赵教授及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批评指导和帮助。
感悟一:
赵忠心教授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的泰斗式人物,是把握中国家庭教育方向的领军人物。听他的演讲,读他的著作,让我们感悟到的是一种家庭教育大智慧。我们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既不应该是复古式的道德说教,也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只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家庭教育道路来。赵忠心教授正是在系统思维和文化融合中开拓出一条家庭教育的新路,培养了一大批家庭教育骨干人才,影响了成千上万家长的成长。我们应该感谢赵教授在家庭教育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认真研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成果,促进国民素质提升。
正如赵教授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绝不是只针对孩子教育的“小儿科”学问,而是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大智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唤醒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人的智慧心灵,实现老少三代、四代人互动成长,才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明智选择。家庭教育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去思考,去研究。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才能找到幸福的起点。好家庭是所好学校,好家教成就好家风,好家风创造好人生。赵忠心教授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千家万户创建好家庭、实施好家教、树立好家风找到了前进方向。
感悟二:
赵忠心教授既重视家庭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更重视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他发现,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赵忠心教授在家庭教育领域默默耕耘30多年,出版了《家庭教育学》等数十部著作,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研究事业的根基,成为奉献给家庭教育研究者、指导者和广大家长的最宝贵财富。
赵忠心教授运用系统思维,阴阳辩证的“易”智慧,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龙”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魂”智慧,融合现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从早期教育到大人成长的一整套家庭教育和人生成长与发展的体系,为中国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是讲家本文化的国度,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和才有万事兴。作为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承载着最基础的教育内容。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在家文化环境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相处,如何认知。
一个人有没有家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他走向社会的文化形象。家文化素质往往体现在:能替他人着想的善良,不用他人提醒的自觉,乐于接受约束的自由。
这种素养是需要从创建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开始。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专业内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社会全方位关注,社会成员全员参与的大教育。只有从整个社会都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才能使有“家”(家文化)的人放大“家”(家文化),没“家”(家文化素养不高)的人找到“家”,并且从“家”出发,走向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幸福人生道路。这是美丽中国,幸福人生乐曲中的天籁之音。
感悟三:
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绝不像学一门技巧那样简单。现代家长都很忙,望子成龙心又切,心情焦虑,心态有问题,为了孩子又舍得花钱,很容易被片面的功利化的技巧或方法所左右。家庭教育本来就不像哄小孩子那样简单,家长心态出了问题,就容易被某种片面的技巧所左右。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容易急功近利,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思维模式。正是思维模式上的问题,误导了我们的行为,以至于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看似解决了孩子的现实问题,却影响了孩子人生的发展。
我们应当改善思维模式功利、片面的倾向,克服望子成龙心切的焦虑;
我们应当改善思维模式简单、自我的倾向,克服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对就是错,而且是我白你黑,我对你错的家长强权;
我们应当改善思维模式懒堕、僵化的倾向,通过阅读和反思实现心灵的成长与发展。
感悟四:
赵忠心教授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研究。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也就是说,家风是家庭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尚和作风,是延续着的家文化智慧,是生存习惯,生活方式,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总和。
好家庭是个好环境,存在决定意识,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唤醒家人的智慧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创境”,就是“唤醒”。
好家教成就好家风,显然,只有重视生存习惯、生活方式、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教育才能引导孩子和大人树立起好的家风形象。一旦走出家风,就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好家风创造好人生,重视家风建设,关注生存习惯、生活方式、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才能激励全家人一起走上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幸福人生道路。
以“中国梦-美丽家园梦-我的梦”为目标,以“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建设为起点,以“全家人老少三代甚至四代人互动成长,共生发展”为过程。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以上不当之处请赵教授指正。
姚鸿昌 上
2016年4月4日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