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杂说”之一百一十九:《一个日本小孩子的夜泣症》
(2016-01-08 06:02:29)分类: 幼教杂说 |
《一个日本小孩子的夜泣症》
据报道,在日本有这样一位母亲,她从独生女两岁时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她给孩子念各种绘有图画的书,还自制各种汉字卡片教孩子学认汉字,就连在马路上行走时,她也要教孩子认读各种招牌上字。就这样,在母亲的精心栽培下,孩子不到3岁,已具有相当的读、写能力。
然而,好景不长。孩子从3岁开始,就常常半夜哭闹起来,一直持续了一年多,而且越来越严重。无奈,母亲只好停止了过热的早期教育。
奇怪的是,孩子的“夜泣症”也随之好了。不仅如此,过了两三个月之后,孩子认识的汉字几乎全都忘记了。
很显然,这个日本孩子的“夜泣症”,完全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任意对孩子“超前智力开发”所造成的。
孩子小时候,心灵十分稚嫩,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经受不起过重的心理负担。引导孩子阅读一些绘有图画的书,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还可以,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没有什么压力。这不仅会增长孩子的见识,开阔孩子的眼界,而且还能慢慢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而过早地教孩子认字,确实是超越了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无形中会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压力。而小孩子又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在夜里用“哭泣”发泄、疏解自己内心“难以言表”的委屈。
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两三岁的小孩子,思维特征是行为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对于抽象的符号是不能理解的,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特别是过早地认识外国文字,这更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