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修养”之七十:《对待孩子家长可以情绪化吗?》

(2015-12-03 08:21:13)
分类: 父母修养

 

《对待孩子家长可以情绪化吗?》


有家长问:“工作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这些情绪发泄到孩子们头上没啥关系。只要给他买许诺了很久的玩具,就足够能把孩子哄高兴了。”

这种想法对吗?对孩子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解答

家长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会伤害孩子,在心理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买喜欢的玩具,只能满足孩子“玩”的需要,暂时转移注意的方向,代替不了孩子渴望的亲情需要,也难以弥补在孩子心灵上留下的伤痕。

孩子的情感十分敏感,家长情绪上的微小变化,都能敏锐地觉察到。小孩子情感很脆弱,对恶性刺激承受能力很差。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家长应加强修养,增强理智,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克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言行举止都应当置于理智的支配之下

家长也是一种“职业”,也应有职业道德。要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服从职业的需要。苏联著名表演艺术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演员的职业道德时这样说:

“当演员来到剧场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场以外。他必须意识到,在剧场里,他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

同样的道理,在孩子面前,家长的一切,包括情绪,都要服从于子女的教育,都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顾对孩子的影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那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