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修养”之五十五:《林则徐“制怒”座右铭的来历》

(2015-11-10 08:45:41)
分类: 父母修养

 

《林则徐“制怒”座右铭的来历》

 

    在观看“林则徐”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人们都会发现,林则徐不论到哪里做官,他书房里总是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幅写有“制怒”两个字的牌匾。“制怒”,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座右铭。

林则徐为什么要把“制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这个座右铭的来历是什么?

这还得从林则徐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谈起。

林则徐的父亲叫林宾日,是一位以执教私塾为生的穷秀才。他不仅重视儿子的早期教育,也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据林则徐回忆,父亲教育他是:“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即带领儿子学习书史,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解释清楚,不用多打比方就能明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从不打骂,就连呵斥也很少。

林则徐小时候非常聪明。4岁入私塾读书,7岁时学习吟诗作文,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父亲很满意。

有一段时间,林宾日发现林则徐身上有脾气暴戾、性子急躁、办事粗心的毛病,常常为一两句话不对自己的心愿,就生气、着急、冲动、发怒。

所谓“冲动”,就是失去理智控制的心理状态;而“发怒”,则是因冲动表现出粗暴的声色举动。

作为私塾教师,林宾日深知,这种性格遇事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做出恰当的处置,不论是对儿子今天的学习进取,还是将来出门做事,都有百害而无一益。必须彻底克服。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儿子克服这个毛病呢?

林宾日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涵养,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谦恭谨慎,遇事不急不怒。即使儿子犯了错误,也决不以压人。林宾日的言行使林则徐受益匪浅。
    
为了使儿子彻底纠正急躁、粗心的毛病,他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一个独特的教育方法。

    有一天,林宾日给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性急判官”的故事:

说从前有一个判官,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不仅自己非常孝敬父母,每当在衙门遇到犯人是不孝敬父母的,他绝不轻饶,一定要加重处罚。

有一次,两个彪形大汉扭送来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年轻人,一进衙门就迫不及待地对判官说:“这个家伙是个不孝之子,他不仅骂他娘,还要动手打他娘。”

判官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连喊带叫喝令:

“你这个可恶的畜生!来人呀,先给我结结实实地打他五十大板!”

这个年轻人刚要喊冤枉,他的嘴立刻被堵住,无法申辩。“噼噼啪啪”一阵暴打,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闯进堂来,边哭边喊:

“请大人快救救我的儿子呀!刚才有两个强盗溜进我家牛棚偷牛,被我儿子发现,想把他们扭送官府,谁承想,却反被强盗给捆在走了……”

判官一听,心里一惊:

“莫非我刚才下命令暴打的就是她的儿子?”

那老太太一看,被打得死去活来的年轻人,正是她的儿子。老太太与儿子抱头痛哭。

原来是诬告。这两个强盗到老太太家偷牛,被老太太的儿子发现。两个强盗怕事情败露被告到官府受惩罚,灵机一动,便“以攻为守”,恶人先告状,把那老太太的儿子绑架到官府,让官府处罚这家的儿子,以故意制造混乱,好“金蝉脱壳”,伺机逃脱。

判官发现自己上了当,捶胸顿足,追悔莫及。这时,判官突然想起来要严办真正的犯人,立即令人把那两个狡猾的家伙给带上来。

可不知什么时侯,那两个强盗早就趁乱逃之夭夭,不见了踪影。

    听了父亲讲的故事,林则徐顿感震撼,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并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终生铭记。不仅当时就促使他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和危害,就是在后来做了官,他总是在书房的墙壁上挂起亲笔书写的制怒”的横匾,作为自己终身的座右铭,以时时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