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二百二十二:《家庭教育要讲策略 家长要做好榜样》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杂说 |
第62期
赵忠心:家庭教育要讲策略家长要做好榜样
导语: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长的自我修养。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家长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榜样因素。
中华网教育频道编辑
两个家长一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家庭。随着二胎政策放宽,一个家庭开始有了两个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家庭生态。家庭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家长影响孩子,大孩子影响小孩子,尤其是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更大更深刻。
网上很多文章经常出现“搞定孩子”的字眼。其实,“搞定”孩子并不是成功,把教育好孩子才是目的。
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
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了解,过多的都想通过幼教机构来改善自己孩子的各项问题,比如胎教班、亲子班等,这些机构到底有没有什么用呢?
胎教概念最早于中国,文字记载比古希腊要早700多年,中国很重视胎教,当时提出来就是一种很朴素的优生思想,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这是古代“慎始”的思想在养育孩子中的运用,也就是说开始很重要。但是没有演变成现在这种胎教模式。有的家长在怀孕的时候就去上各种胎教班,还要学习各国语言。究竟到底有没有用,很难说有什么用处。我觉得“过犹不及”。凡事,适可而止,家长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是不能盲目,不能听风就是雨。要知道,这些胎教机构,包括日后孩子出生之后很多家长给选择的亲子班,都不是教育机构,而是商业机构极力夸大其作用,根本目的就是赚钱!
我觉得,教育部没把亲子班之类收编是很明智的行为。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给孩子身上加码。小小年纪就学英语,去数学班、画画班之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非常严重。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仍然不起作用。
而德国幼儿园任何书本知识都不教,而是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参观,旅游,如何过马路,到邮局、警察局、如何防火等。可能很多中国家长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德国的诺贝尔获奖者比哪个国家都多。
孩子在对的年纪就应该做对的事情,而不应该过度越级去体验距离现实很遥远的日后的生活,这样会给孩子身心增加负担,这就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了。
家庭教育有策略问题,战略问题。比方说,从小到大是“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中国很多家长都是先松,越大管的越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应该是“先严后松”,先严格,就是小时候给他设立一个规矩,行为规范,长大了慢慢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判断问题,去处理事情;这样做,也符合孩子想要摆脱家长管束的一种年龄特征。
现在“先松”造成了很多弊端,出现问题再管束的时候,家长已无能为力。孩子要求解放的时候,你再管就会叛逆心更重,同时也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其实是因为家长们没有正确出来好这个“松”与“紧”的关系,叛逆期的孩子如果能得到家庭教育只是“say no”,那么这个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它没有起到正确引导孩子的作用。
关于很多网友关注的二胎年龄差多少最好的问题,这种说法虽然有一点道理。但是,其实年龄差距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来说影响很小,难道双胞胎都不能成才吗?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没有深思熟虑,无限放大年龄差距大小的弊端。只能说,间隔大一点,经济负担会有所减轻,而且从老大的教育中得出的教育经验,可以更好地帮助老二成长……年龄差距小有小的优势,差距大有差距大的好处。
总体来说,孩子的年龄差都是次要的,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总结: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长的自我修养。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家长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家长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榜样因素。总之,家庭教育中,家长起主要作用,要做好榜样作用,同时,要讲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