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日志-第五天:任鹏杰老师

(2017-12-24 12:38:01)
 12月23日
  培训第四天早上安排的是去西飞一中侯晓田名师工作坊参观,我很遗憾的缺席,下午答辩,仅以一篇《课题答辩感悟》结束,第五天的早上安排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编辑任鹏杰的讲座,他的题目是《人格是“总开关”——新时代教师发展的价值诉求》。

http://s1/mw690/003wau5Szy7gPh7wJMI90&690




   任老师的讲座是我五天来听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场,他的讲座涉及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所涉及的书目我几乎都没有读过,连跟大师对话的可能都没有,对此,我深感惭愧。讲座的干货很多,且时间紧,任老师博古通今,是一位冷静审视社会的智者,在此,仅仅将早上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核心撷取一二能懂的内容,整理出来。
  教育开题,十九大报告中,“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几个关键词被反复强调,而没有提当下很热的“核心素养”,十九大报告做的严谨缜密,且对于当下问题的表述,是从根源讲起的,没有提出“核心素养”,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核心素养”的的总体指向是“全面发展的人”,提出“家国情怀”,提出“法制”和“公共参与”,此种观点有很多,在任老看来,都有待商榷。
1成长渴望与最大难题——认识自己。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尼采说:“你不该为回归自我而受教育,受教育是为了超越自我”,而认识自我很难,所以尼采又说:“眼睛看到一切,唯独看不到自己”。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去?为什么?
  学生要做的是人,教师必须以人道来帮助他,“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效教育基于倾听,要求无惧(环境)、理解(尊重)、帮助(指导)、创作(适切)等要素,而倾听是当今人类最欠缺的能力!
2教育的:“根命魂”——人健全成长一体三面。
  根在人格——总开关
  命在思考——生命力
  魂在价值——北斗星

首先,不是每个学科都可以盲目套用“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教学都应“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一味套用“核心素养”,则学科主要特色就会被肢解,真正的教育,应该首先聚焦学科教育,比如,我们的语文学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的是“营养”,而非“素养”,经学科转化后,才有可能成为“素养”;政治上只讲“法制”,没有“民主”,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家国情怀”是因为不能只讲“家国”,而无世界眼光。
  这些都要求掌握教育权利、教育知识和教育的思想的选择权的人,应有独立的思想,从学科定位出发,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
  任老用审辨式思维,将一些观点用批判的眼光接收,这是大师们的共性,我们底层百姓对于上层意志总是盲从,而专家和我们的区别在于,专家则会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会屈从上层意志,不会跟风。世间万物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
  外国人回答“教什么学科”,他们的思维是“用什么学科来教”,而无论教什么,他们都是“教人”,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是根本目标,学科只是手段而已。我们的教育大多是粉饰太平,翻开课本,都是“真善美”,其实应该暴露些社会的“假恶丑”,让他们知道道德底线,做到不去伤害人,伤害社会。在教育上,教育的上位和下位是通的,作为教育下位的教师 ,切记不可目中无“人”,所有学科指向都应该是“人”。
  近期喊得比较多的还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能用于教育。根、命、魂合起来塑造完整的人。对于灵魂的塑造不能用工程师的方法来做,共性是全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准则,是社会性;人除了有社会性,还有个性,个性各个不同,而优秀的人都是很有个性的,他的个性从某个角度而言就是他的本领。
  对于习惯的表述。
  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翻遍亚里士多德的书,不见这句原话,但是同类的表述是有的。在此,可以考虑,既然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卓越、出色也是习惯,反言之,邪恶、丑陋也是可以成为习惯的。那么,好的品格的养成,就应该从培养习惯开始。习惯就是对于同一行为,立个规矩,约束个人,达到不用思考,潜意识里会遵照习惯去执行的程度。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野性到文明的发展史,人慢慢的退掉动物性,社会性越强,这个社会的发展就越文明,这个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就是人文素养。以中国人和欧洲人吃饭为例子,陕西人吃饭不讲优雅,蹲在凳子上呼噜噜吃面条,欧美人则是为别人着想,吃完饭还将盘子擦干净。
  “从众”行为经常被批判,从某个角度看来,从众是有进步性的,在价值观方向清晰、正确的前提之下,“从众”是道德教化最便捷的方式,健全人格对于从众是对立统一的。
  关于世界的表述。
  我们总是扬言,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个人,而改变一个人就是改变世界。一个完整的人,包含有“三个看见”,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天地,天就是身边所有人,天地良心就是人格,这个观点很唯心,我不赞同,但是也是任老一家之言,暂且听之。唯心论还有,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课堂,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将人格和世界对立起来,人格就是世界,就是宇宙。
 举例子,“发展才是硬道理”辩证看来,它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要根据时代发展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