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随笔——课题答辩有感

(2017-12-23 20:39:45)
分类: 17年小课题

课题答辩有感

忙碌的五天培训当中,最让人紧张的莫过于昨天下午的模拟论文答辩。答辩前一天ppt开始准备,要有三千字的课题阐述,4分钟的PPT展示,负责给专家阐述清楚。

  我将评分标准再复述一遍:

  研究选题:研究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

  研究团队:研究团队搭建合理,分工科学。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清晰。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科学。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显著。

  以上五项各赋分20分,总分100分。

http://s8/mw690/003wau5Szy7gOd8pzEzf7&690

  本来我的课题已经做好,PPT也定了,研究了评分标准,我疑惑半天,又开始改。因为,团队占分太大,方法也就是那几个方法而已,也没必要大说特说,预期的成果呢,倒是有话说,可我认为仍旧不是重点。这五个里面的重点应该是选题和步骤,其它的呢,如果严格按照小课题的标准来看的话,还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的界定:课题名称是直观的反应出本研究的重点及其方向,在表达课题名称时,要尽可能的表现出本研究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等,对于题目一定要高度重视,一个课题的好坏,题目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题目的界定,关键词的把握,研究课题的选择本身就说明个人研究水平的高低。

  2本课题研究的现状:相当于对本研究的一个综述,对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你希望突破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查阅资料,看看前人对于此项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如果研究的已经很好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选择本课题,假如无法超越前人,本课题的研究将没有意义。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如此意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往上攀登才对。

  3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你希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般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对于目的和意义,常常混淆, 两个词语虽说不同,但回答起来类似,要明确表述出来课题的目的,且要有可检测性,含混不清的,不好检测的词语最好不要用。

  4研究进度和计划

是指对此问题的研究做出怎么样的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这个类似于研究步骤,或者研究思路,但是一定要是重点才对,若要答辩,应该是评委最想听到的核心内容。

 我研究了《选题评审表》的赋分项目,又研究了一下我原来做小课题的开题报告,固执己见的仍旧将我的小课题,以研究思路为核心,删繁就简,详细表述,大说特说,而那些程序化的东西一笔带过。临上场答辩,我都忐忑不安,生怕出大的纰漏。

 所幸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两位评委对于研究团队、预期结果问的很少,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课题的研究计划。我顺利阐述完成,但我说话太快,感觉没有名师的气质,这个实在不妙 ,好在我按照我的思路,找准发力点,详略安排很突出,评委没有对我的课题过于苛责,实乃大幸事,据同组人说,我的答辩分数是语文组22人中的第二名。

http://s7/mw690/003wau5Szy7gOdaX0zA46&690
 

http://s8/mw690/003wau5Szy7gPPgnQa3e7&690

 此次评委是两位山西语文泰斗,一位是交大二附中的王吾堂老师,另一位是西安中学的李老师,能得到二位专家面对面的指点,机会实在难得,要知道,王老师是我13年小课题的指导老师,对于他的大名,我如雷贯耳,我们候坊主都是王老师工作坊的坊员呢。我抓住机会讨教 ,还和王老师照相留念,让其他人狠狠地羡慕了一把。

  在此,略微小结一下有关于课题研究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先明确研究方向,然后拟标题。标题要表明内容、对象以及通过什么方法等,切记宽泛,切记雷同。比如,小学组研究课题的选定,前面三位都选择的是阅读,以阅读为课题研究的很多,课题雷同,缺少创新,同事涵盖面广,无法深入去研究,如果改进,可以考虑,分学段之类。

  我的课题是西安市规划课题,我按照人家要求选择了一个我感兴趣的现成的题目,王老师都说是仍旧比较大。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太大了,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可,不能贪多。李老师则说,传统文化是近几年比较热的一个研究范畴,而对于文化我们不能盲目的迷信,应该有选择的接受,不能跟风,比如,汉字,认那些生僻字有无很大意义呢?有待商榷。而文化这个题目虽然有趣,但是研究不容易出成果,对我是个很好的提醒。

  其次,课题研究是针对于实际问题的,问题即是课题,没有必要为了追求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强行将自己的课题架空,这对于我而言 ,一语中的,我如醍醐灌顶 ,我原来总认为自己理论知识欠缺,所以在做课题的时候,拼命的想拔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导致了理论和时间两张皮,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专家则给的意见是,不用太高深的理论,做实践研究就可以做到很好。

  我们整个答辩从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多,14位小学,8位中学,个人认为课题研究水平不是特别高,可能是我对大家的期待值太高了吧,总觉得不够出色,让两位专家失望了。组中差异也有,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要好,各方面都明显出色些;学段纵向比较,我觉得高中水平要比小学和初中要高,看来人们所说的,大学毕业后,教几年级就是几年级的水平,这句话实在不假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