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有不少媒体和年轻医生问起“职业规划”、“下一步怎么走”,还是小范围说较好:
一、关键要保持梦想。1.这是年轻人和老人的根本区别,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发展中的事物和将被淘汰事物的原则区别。怀揣梦想,能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能让你积极探究外面的精彩世界,能避免被温水煮死,能避免陷入“奴性 腹黑”的恶性循环。2.年轻时分配进入国营单位,但我自始至终梦想成为一个“体面的医生”在“体面的场所”从事“体面的工作”,虽然过年也随大流去副主任家送礼,但我始终认为自己比他高尚、道德、体面,现实证明我超越了梦想。如果我不怀揣梦想,那我至今仍在国营医疗的泥潭里沉浮、起早贪黑,还在从事垃圾的科研、维持垃圾的人事关系,还在比拼“奴才 腹黑”。3.“梦想”推动我,出国向同行学习、向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学习、向对手学习、向高端病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专业思维、生活态度)。
二、要寻找靠山。无他,这个“靠山”就是信赖你的病人,而不是主任院长。国营单位没法挑选病人,但你至少应该区别对待,善待那些素质好、信赖你的客户,这就要求做到“技术 服务 道德”缺一不可,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锤炼出来的品牌、声誉,是牢不可破的,这样的“靠山”是不会倒的。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回头看看那些“主任心腹”,只能在体制内维持低层次的“尊严”。千万不要屈服于强权,国营单位会压指标订效益,这样会逼迫你盲目扩大适应症,屈从了你就会伤害病人、丧失声誉和客户。以前我在国营单位,维护病人利益是第一位的,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的条件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院长能拿鞭子抽我?能拿蜡烛油滴我?能拿高跟鞋踩我?我对病人的善意得到了回报,现在的好多病人都来自于“口口相传”,事实证明我成功了。
三、要保持哲学头脑。1.一个行业发展了60年,如今人人喊打,说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问题,顶层设计错了,基础架构也错了,这样糟糕的体制,是不可能受外力改变的,只会从内部崩溃。这样糟糕的体制,你要么顺从、要么逃离,目前没有双赢方案。2.就统计学而言,眼科门诊1/3是屈光不正、1/3是简单外眼病、1/3是白内障青光眼网脱等需要手术的。目前的国营体制和潜规则,决定了国内眼科医生都涌向白内障一条路,似乎不做白内障就是失败的。岂有此理,君不见2/3的病人不需要手术?你为啥不瞄准大多数人?同理,谁说不会做心脏支架就不是心脏科医生?3.因为白内障手术所附带的特殊利益,小医生眼巴巴的指望上级“衣钵相承”,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你为什么不另起山头、自谋出路呢?抓住绝大多数,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不一样生存吗?国外眼科医生的各个亚专业不都好好的活着?4.现行的国营医疗体系就像一个“伟大的”庞氏骗局,位高权重的享受或明或暗的红利,年轻的在基层卖命,等待以后爬上去,享受后来者的进贡。这类“庞式骗局”就像传销,怎么可能长久呢?你把本事学到手,就没必要再陪他们玩了呀。当然,如果已经在上层享受红利,那就安安静静等退休吧。
四、国外医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国外一部分医生在体制内,也是起早贪黑但公平竞争;一部分以合伙人的形式成立“poly-clinic”或者专病各亚专业合伙,从体质上就避免了主任剥削小医生、上级压迫下级的局面,从根本上防范了医院把经济指标分解到科室、个人,这就是年轻医生的方向,又回到了“梦想”话题。
五、破除几个迷信:1.“国营单位保障好”:难道是生病能报销两次医药费?还是允许你长病假睡在家里?“国营单位退休金高”,假设目前双轨制的退休金制度永远不变(国营退休拿4000,社会退休拿1500),那国营人至少要活300岁才够本,要活500岁才能超过我。再说了,以后连公务员的退休优惠也会取消,怎么还有可能“退休金双轨制”?。2.我们再回头来看非“国营医疗”的人们,比如外企。哪一个在纠结“工龄、保障、退休”?他们不也活的很开心、很体面、很有尊严嘛。反观国营医生呢?
六、外资医院毕竟是少数,在此表扬、推颂有事业心的民营眼科医院、或者是体制外的眼科诊所,他们正在步入一个健康成长的快车道,依靠“技术 服务 道德”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以后应该和国外一样,大量基础病人涌向国营单位,中高端病人去体制外医院,享受更好、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真心希望国营同行过的“开心、体面、有尊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