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谈了如何培养组织后卫,本文想谈一谈如何培养内线球队。我把场上的五个位置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组织后卫,第二组是2、3号位,第三组是4、5号位。然后,相邻位置球员的技术的相近性。如1号位和2号位之间技战术能力的相似性,2和3的相似,3和4的相似,4和5的相近。
于是,我们得出了帕特莱利早些年说过的一句话:不多年后,篮球场上如5个2米05左右的人一起打球。再看看勇士的五小、詹姆斯的骑士、湖人的五小、现在的除了(五花肉约基奇)掘金。再想想帕特莱利说的话,可能真的有一些道理。可能,他说的是现代篮球及未来篮球更多的强调的是速度、机动性、灵活性、轮转换防等等篮球的属性吧,也说了内线球员的外化趋势吧。如姚明所说:如果我这个时期去nba,最多打一个替补。这些都为未来篮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库里为外线球员树立了一条路,约基奇就为内线球员树立了一个培养、成长、发展的标杆,以后的内线球员,就按照这个五花肉的方向培养了。不仅具备内线的攻防技能、还能够投三分、超远三分、还能够组织串联球队,能够推进快攻的。这让我想起了加内特。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三分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篮球的主要特征,以前的传统的内线逐渐失去了市场。但是如果真的如奥尼尔、奥拉朱旺那样的队员,球队还是会以其为建队基石吧。但是,现代篮球的内线队员在攻防移动速度、移动范围、中远距离投篮、控球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么现代篮球的内线队员的技战术有哪些发展趋势呢?或者说:我们在培养内线队员的时候需要从哪些个方面发展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内线技术:(有些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能丢的)。这里主要说的是内线区域的进攻技能,如低位的背身接球后的攻击技能、篮下的二次篮板球后的进攻、内线夹击后的强攻等等。
其二:肘区的进攻技能。肘区主要是指罚球线两角的限制区的腰部区域。这里是衔接内外线的区域,无论是进攻联防还是人盯人,内线球员需要经常移动到这区域接球进攻。篮下区域是攻防双方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果篮下没有机会,则需要移动到肘区去接球。接球后,或直接形成攻击、或策应。在这个区域的进攻技术相对复杂一些,大多数情况下是背身接球、或侧身接球,当接到球时,防守队员会及时跟上进行压迫式的防守,因此,需要掌握背身接球后的突破杀向篮下的进攻、中距离接球后的急停跳投、接球后左右一步的急停跳投等等技能。这些技能都是在由弱侧向强侧移动接球后完成的,不要在强侧等着接球。在初始训练动作时,可以直接在强侧自己持球完成,在动作熟练以后,就需要从弱侧快速移动过来,接快速的反弹球、高调球、快速的平球等,再快速的完成各种进攻技术。
其三:三分线外的技能。这就是内线的外线技术,一个是三分投篮,现在篮球进入到不会投三分的内线不是好内线的时代。看看深圳的萨林杰、约基奇、周琦王哲林也经常出手三分,欧洲的内线球员都会投三分,命中率还不会太低呢。在14年的那波球员里,邹旻炯的三分是我们一个主要的进攻战术,18年的齐志鹏,马彦录都有三分的能力,也有既定的三分战术。如果胡金秋再开发出三分投篮,那么他的进攻威胁将会更大了。我们cba的很多内线队员不要说三分了,中距离都没有,如李慕豪、吴冠希、沈梓捷等。
内线队员在三分线外不仅需要三分投篮能力,还需要培养突破的能力。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其实就是依照外线球员的技术训练就可以了。尤其是在球员青少年时期,或者说技术未定型时期。我们大学生球员在刚进校入队时期,都需要训练他们从外线突破的能力。这种外线突破训练分两组情况,一是运球的持球突破,一个是接球后的持球突破。那么作为内线球员,后一种的接球后持球突破更多一些吧。
其四:二次篮板球+攻筐。培养内线球员的二次篮板球的意识和能力,并在篮板球后主动形成二次进攻。这应当属于传统技能。
其五:掩护后下顺的接球+攻筐。这个也是属于传统技能了。而掩护+外弹接球投篮则属于现代内线队员的技能特征了吧。如果球队设计了内线队员掩护后的外弹投篮战术体系,则需要安排此时此刻其他队员的冲抢篮板球。否则,一旦内线队员外拉投篮,篮板球失去了保障。这是一个战术体系的组合问题。在每一种战术设计中,都需要考虑篮板球的问题。
其六:快攻跟进。他可以跑不过对方的后卫,但是,他需要能够跑的过对方的内线。每一次转换时,都需要他全力以赴的奔向前场,奔向篮下,一旦有机会,则接球攻击。那些个在每一次转换中慢慢悠悠的内线不是好内线。他的跟进,一个是形成人数上的优势,一个是形成身高上的优势,·并保证外线队员快攻中远距离投篮后的二次篮板球,及进行及时的衔接段的错位进攻。这在职业队可能效果不明显,(大家退的都快),但是,在校园篮球中,我们可以多采用(昨天我看北大的几个内线经常快攻跟进进攻)。我的对我们的内线队员就是这么训练和要求的。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需要千万次的训练内线队员在这种快攻转换中处理球的能力。如从三分线外启动后接球攻击篮筐,在三分线附近接球后冲击篮筐,从三分线附近冲抢二次篮板球然后完成进攻,快攻中的持球推进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后场篮板球+一传+跟进这种组合的进攻进行训练。由此,千万不要低估了内线队员折返跑的训练,一个理念:他可以跑不过后卫,但是他需要能够跑得过对方的内线。
其七:挡拆后的换防能力。挡拆时,可以内线队员可以实施弱延误、强延误、夹击。但是,必须训练内线队员在挡拆后的换防对方外线的能力。在这种换防能力提高后,(移动能力提高)也会对他其他各种战术的防守能力提高有巨大的帮助。踩着三分线防守对方的持球后卫是现代篮球对内线球员的基本要求。在实战比赛中,需要强侧队友的协防、弱侧队友的补防。千万次的这种防守训练,提高他的防守能力,建立他的防守信心,为比赛做好战术的选择准备。
其八:内线队员高位的组织能力。这是一个奢望,但是需要在训练中培养,在固定的战术配合中,如普林斯顿,如约基奇的高位组织策应,哈达迪的高位组织策应。高位的手递手运传球,高位向侧翼插向篮下的反跑传球等等。千万次的训练,可能在比赛中就会传出一个反跑球,那也就值了。如果没有这种训练,缺乏这种状态下处理球的能力,一旦他移动到高位,对手回收,则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夏提、王奥纯的一堂90分钟的训练课。
一、自投自抢的50个中距离投篮。准备活动。
二、 篮下左右打板投篮。10-15个一组,5组。
三、肘区背接球前转身跳步投篮,10次一组,左右各两组。
四、 肘区背接球后转身跳步投篮,10次一组,左右各两组。
五、 三分线侧翼跳步接球异侧虚探步突破上篮,15次,左右各一组。
六、中路体前变向突破上篮(三步上篮、跳步上篮、同侧步)。
七、弱侧移动到罚球线区域接球(急停跳投、突破上篮)
八、低位的一对一攻防。
九、罚球的专项训练。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内线队员需要具备更多的外线技术,但是更不能丢掉内线技术,低位的内线技能还是内线队员的基本职责。把内线队员跟上现代的快速、小球时代,这是现代内线球员的技战术能力的发展趋势。把握和了解、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是训练的前提,也是训练的目标。紧跟篮球时代的发展,可能会少走一些个弯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