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读

(2023-02-17 10:14:44)
晨读

       最近在读王朔的书,说实在的,以前真的有点孤陋寡闻,虽然以前对他知道一点,但也是不甚了了,并没有多深入的了解,如同对苏轼、王小波、鲁迅、孟德斯鸠、柏拉图、卡尔马克思等。前一段时间经常在手机推送的视频里看见对他的采访和座谈,听他说的话,才知道以前看过的一些电影是他写的书。于是,就一股脑的把他的书全买了,包括他最近出的这本《起初 纪年》。有点感觉他最近的活跃与推销这本他沉寂了十五年后写的书有很大的关系。
        自从住到未来港后,再次恢复了晨读的习惯,一般是六点多起来,烧水、上厕所、泡水、读书这几个常规操作的流程。读到七点多,然后开始煮稀饭。有时候是晚上就用电饭煲煲稀饭的,但是电饭煲煲的稀饭没有用铁锅煮的稀饭稠,我还是更喜欢用铁锅熬的稀饭,更香滑入口一些。也是这几年闲了一些,心也渐渐的收回来了,也就渐渐的捡起了读书的习惯吧。
       读书只是一种习惯,如同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打牌一个样。如果非要说读书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会发现自己更多的无知。有时候真的能够读出自卑出来,读着读着就会产生莫名的伤感,感叹没有珍惜那过去的大好时光,全他大爷的花费在篮球上了。读着读着也就会有一些自卑了,怎么他们都那么的厉害啊,写出这么多好东西呢。读着读着,也就把那些个曾经的狂躁和焦虑在这些个静静的清晨给抚慰了。于是乎,在这些个安静的日夜里,就自然的去读了。真理、真相不一定在书中,那些个白纸黑字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知识和认知,也会给我们展示多种多样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字里行间的阅读中,有一种和作者,和这些个大家们心灵对话的感觉,在清晨的宁静里,是能够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的。于我,也就是像和老朋友、新朋友、自己聊天交谈一样了。再配上一壶淡茶,一切静美、如诗如画。深入身入其中,醉美。
       今天早晨醒的早一些,下楼来四点半,一个流程下来,读完已经七点二十了,赶紧煮稀饭,否则要挨王总的批了。喝粥聊天时,我说今晨让我想起了高中的那三年的晨读。今天读的是王朔们,那个时候都读的是英语,也都是五点吧。
       我是全校晚上最后一个走进寝室,早晨最早一个走出寝室,每天早晨都是拿着英语书去读去背。不下雨的早晨,就在学校池塘中间亭子边的电灯下,如果下雨和冷天,就在食堂门口的大棚子里的灯下。记得二十年同学聚会回母校时,我还去那池塘边转了转,池塘还在,亭子还在,路灯没有了。站在亭子里,看着池塘隐隐约约的群鱼,千翻滋味涌上心头。
       有时候挺奇怪那个时候怎么那么的精力旺盛的呢!每天晚上都是十二点睡觉,早晨五点就能够醒来、起来,且几乎是常年如此,一个答案:拼了命的想走出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尽管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那是我无比怀念的生命源泉动力之地,但是对于曾经年少的我来说,是无比渴望走出那片山林和田野的。而到了职业高中的双桥中学,办学方向、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又让希翼蒙上了多雾多云多影,未来就会有时候像雾像雨又像风了。并且还走上了体育工作的这条路。如果有什么宿命的话,这就是一种宿命吧。我们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在一些个重要的路口,做出的选择也许会影响着我们今后的整过人生。而对于来自底层的孩子们,可选择的机会、道路又受着很多自然的、家庭的、认知的限制,想做出多大的改变,实在是勉为其难了。多年后,我在《稀缺》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我们很多不合时宜的选择来自于我们家庭、父母、自己经济上的、思想认知上的稀缺。直到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从心底真正的释然了。
        年少时养成的习惯也会在人生未来的某一个时刻被捡起,被重新衔接上,有时候感觉岁月流逝的是如此之快,但今天的晨读和三十多年前的晨读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少间断。那些个孜孜不倦的清晨、那个肢体矫健的身影、那盏闪亮的电灯如此的清晰。多了的只是两鬓的斑白、岁月的沧桑、人生的淡然。
       青春的岁月啊,尽管有那么多些个不如意,但是它如一颗明亮的星星,时刻闪耀在我的脑海,照耀着我不会停止步履的人生旅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