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从安徽文一李祥波的表现谈“人球结合”的训练
(2023-02-08 10:57:58)
从安徽文一李祥波的表现谈“人球结合”的训练
在春节回老家的几天,我去现场看了正在宣城进行的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的几场比赛,由于以前多年直播解说过安徽文一的比赛,也是安徽的球队,故无论是在平时,还是那几天,都是比较关注我们自己的球队的,看了两场文一的球。
由于这三年疫情,都是采取的赛会制比赛,信息比较封闭,球员变化也比较大,已经不认识很多球员了。杨文博、李祥波、薛傅文、李林等老球员还在,其他的都不熟悉。还有一个汤杰,以前好像在武汉打过,还去过广东宏远,这两场比赛,他的上场时间被切的有点碎,表现也不是很好。但是他还是一个有速度特点的球员。由于大家变化都比较大,熟悉的程度不够,因此也了解的不够深入。但是,李祥波我还是记忆比较深刻的。
他是从山东青年队过来的,好像有五六年了吧,是当时的教练徐长锁指导一起过来的。他身体素质不错,爆发力很好,能跑能跳的。当时有媒体在说他会回到山东队的,确实,他的天赋条件不错。在我参与直播解说的那两年,他打的也确实不错。三年疫情,再次见到他,这两场比赛都表现的不是很好。我感觉他好像没有多少进步,而且好像还丢失了某些东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球结合的能力不足。二是:缺乏中远距离投篮的能力。
我没有做具体的数据统计,但是在两场比赛中,他多次在对抗中丢球,也很少看到他的持球进攻,几乎没有从三分线附近向内线的持球突破的攻击。这可能一方面与球队整体战术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他本身具备的能力有关,李林就多次在三分线外投篮或者突破进攻的。尤其是他几次在快攻中接球在篮下对抗后的丢球。两场比赛,只记得他在三分线外出手一次,多次空位机会,对手也放了他,但是都没有出手。中距离投了不少,但是命中率不好,他更多的是在中距离位置接球后持球向篮下冲击。但是效果不好。以他的身高(两米左右)如果没有中远距离的投篮,他回不去山东队的。以前确实看好他,以他的身体条件,可能会去cba。但是这两场比赛看完后,我感觉他距离内线有陶翰林和贾诚的山东队有点远了。
赛后,我和他们球队的某人聊了李祥波的事情,我提了上面两个问题。一个是训练中的人球结合能力的训练,一个是中远距离投篮的针对性训练。看了文一的两场比赛,我感觉他们在身体肌肉维度上有增加,力量也有提高,在对抗中有优势。但是在跑动的移动能力、灵敏性协调性方面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在比赛中,身体有一种“僵”的感觉。感觉他们没有把身体素质能力转化为篮球技战术能力,有点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篮姑娘们的表现。雅典奥运会前,女篮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但是后来在比赛中表现的不是很好。有人就提到了赛前集训时的身体素质训练问题。
李祥波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人球结合” 。这包括运球、传球、接球、持球完成技术动作能力。尤其是在持球对抗中完成技术(投篮、传球、运球)的能力。二是:无球状态下的移动、对抗、对抗后的位置调整、对抗后的接球。三是:中远距离投篮的能力,包括空位时的投篮,移动到空位接球后的投篮,持球对抗后的移动投篮。李祥波现在是安徽文一内线的核心,但是,距离我当初对他的期望好像有点距离。
我们的体能训练、或者说技战术训练中,是否可以多增加“人球结合”的训练内容?或者说:是否可以在体能(力量)转化为技战术能力方面多做点工作?甚至说是“重点工作”?如果体能(力量),此时可能想说的是力量吧,如果转化度不高,·那么就是“僵”的表现吧。我想核心问题还是在于那个“核心”的球。体能训练的核心理念:以球为核心。
这里就涉及到了“人球结合”与高对抗后抢先获得球权的能力。“人球结合”:在高速移动中的“人球结合”,在高对抗中的“人球结合”。高对抗后抢先获得球权的能力:所有的无球对抗后,都是为了抢先获得球权。对抗后的篮板球、对抗后的抢劫球、对抗后的接球。这两个方面都是围绕着一个“球”。
如果高速中老丢球、如果高对抗后老丢球、如果高对抗后老抢不到球,是否可以问问:我们的体能训练可“以球为核心了”?我们的技术训练可“以球为核心了”?我们的战术训练可“以球为核心了”?反过来再推理:你在高速中老丢球,你的速度是不是还不够完成高速中控球?你对抗后丢球,你的身体力量是不是还不够完成对抗后的持球?你高对抗后抢不到球,你的对抗能力技术是不是还不够在对抗后实现抢获球?一正一反,在身体和球之间的纽带,就是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从初见李祥波,到这次再见李祥波,让我对球员体能训练、人球结合的训练产生诸多的思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